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琐屑 长途跋涉 春寒料峭 B: 喧嚣 嶙峋 但精竭虑 摩肩接踵 C: 狼藉 蹒跚 恹恹欲睡 嶊枯拉朽 D: 鲜腴 窒息 正襟围坐 无动于衷 |
2、 | 下列字词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谮害(zèn) 绰刀(chāo) 勾当(gòu) 佯装(xiáng) B: 逞辩(chěng) 怄气(òu) 嗔怒(chēn) 趱行(zǎn) C: 诓骗(kuāng) 兀的(wù) 要诀(jué) 拙病(zhuō) D: 商酌(zhuó) 腆着(tiǎn) 腻烦(nì) 禀请(bǐnɡ) |
3、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纯悴 尻尾 菡萏 杞人忧天 B: 奥密 殉职 褴褛 随声附和 C: 喉咙 炫耀 粗犷 怪诞不经 D: 滑稽 险躁 气概 赅人听闻 |
4、 | 对《游山西村》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5、 | 作者、课文、出处搭配正确的是( ) A: 鲁迅 《孔乙己》 《朝花夕拾》B: 吴敬梓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C: 马克·吐温 《变色龙》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D: 韩愈 《师说》 《韩昌黎先生文集》 |
6、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B: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 阴晦 恻隐 娇揉造作B: 贮蓄 决别 窒息 鞠躬尽瘁 C: 寒喧 嶙峋 遗憾 中流砥柱 D: 酝酿 烦躁 蕴含 遍稽群籍 |
8、 |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 A: 是 B: 不是 |
9、 | 下列诗词鉴赏无误的一项是( ) B: 《饮酒》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结句"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D: 《登高》中诗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
10、 |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潼关怀古”是题目;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宋词,“水调歌头”也是题目。B: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写自己的传记;《送东阳马生序》则是宋濂写的书序。 C: 季羡林和胡适都是学者,他们分别著有回忆性散文《我的童年》和《我的第一本书》 D: 同为散文诗,鲁迅先生的《雪》和纪伯伦先生的《组歌》,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
阅读《夜雨寄北》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下列选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B: “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C: 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啰嗦,不能更好地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 2 )“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曰________ ③丁氏对曰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君派人打听这件事,是因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C: 寓言中的原本事件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D: 这个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
课外阅读。
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 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舞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监狱的教堂里人们正在做礼拜;低沉的木管风琴声隐约地传出来,给树木的飒飒声和小鸟的愉快的合唱声盖住了,这些小鸟今天都非常愉快;从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声。【A】这多美,我多么幸福,人们几乎感到有些仲夏的气息了【B】——夏季的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你知道瓦格纳的歌剧《歌唱的能手》里一幕群众场面吗?【C】——一大群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拍手:仲夏的节日!仲夏的节日!忽然间大家跳起皮特尔梅尔华尔兹舞来了。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 1 )【A】句中的“这”指代什么呢?( 2 )【B】处与【C】处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七块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答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 1 )华大夫为什么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2 )苏大夫的行医规矩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 )从A,B两处任选一处分析,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 )以《苏七块》为例概括冯骥才《俗世奇人》的艺术特点(可以从构思、选材、人物形象塑造、语言风格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的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的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