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上饶市万年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__________在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 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 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 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 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3、对《骆驼祥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上海人
B: 以祥子卖车又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C: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是被强盗抢走的
D: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油价下跌产生连锁反应,许多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的价格也在相应下降。
B: 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国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删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还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
5、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 , 极富艺术感染力。
B: 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 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 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chī) 根(jīnɡ) 星宿(sù) 所向披(mǐ)
B: 追(sù) 折(cuò) 响(léi) 弄巧成(zhuō)
C: 强(juè) 计(jiào) 肆(nüè) 萤映雪(nánɡ)
D: 俘(lǔ) 能(chénɡ) 魁(wú) 歌载舞(zài)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B: 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而且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B: 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C: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D: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9、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这一年的秋收季节,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创办了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
B: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C: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
10、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 1 )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________”一字。
( 2 )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根据课内古诗文,完成各题。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乘奔御风________

多趣呋________

③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④任意西________

( 2 )文言中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保存,下列划线字与成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湍绿潭 不相识
B: 非亭午夜分 不由
C: 水中藻、荇交 行霸道
D: 猿则百叫无于耳
( 3 )《记承天寺夜游》包含着苏轼怎样微妙复杂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散文《故乡,渐渐老去》,完成小题。

故乡,渐渐老去

①人们常说,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是城里人的精神家园。可是,我的家乡就像我们的乡亲一样,年复一年地老去。

②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田野依旧平静,炊烟依旧袅绕。除了平坦的乡村道路延伸着一些希望,其他的都早已定格在记忆里。

③我的故乡在湖北黄冈,坐落在倒水河畔,是著名的老区。那里远离都市,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群山环绕的故乡被高速公路、铁路抛在一边,更不用说机场了。千百年来,人们或吃田地的出产,或靠一门手艺走村串户,或从事服务业,或在小型企业做手工活,养活着穷二代、穷三代。

④老家有百多户人家,胡同连通,鸡犬串户。老屋的一条巷子十二户房屋连房屋,屋脊连屋脊。当年,人们吃饭的时候聚在某一家门前,尝“百家菜”;哪家有红白喜事,大家纷纷自愿帮忙,那叫一个壮观。月儿升起了,竹床、藤椅、小凳搬到一块,劣质烟点燃了,一壶茶,几瓶水,天南海北地唠嗑。小孩们财捉迷藏,从第一家一直藏到最后一家。月儿西斜,在大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⑤如今,这条巷子只住着一个独身老人,今年七十多了。其余的都搬家做了城里人。有两间屋子因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倒塌,其余的被铁锁封存。走在巷子中,满眼残破、衰败,连鸡犬猫都不见踪影。

⑥新房子很少,穷二代、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

⑦村里少见青壮年,他们纷纷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有大事才回来。女孩子开了眼界,宁可嫁给老头、多婚头、残疾人甚至做二奶,也要保留城里人的身份。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着祖传的家业。晚辈给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雇来保姆,给田地请来小工。一句话,不差钱,缺的是宝贵时间。农村的扶贫款项很多,合作医疗也很完备,但是老人缺的是在身边尽孝心的孩子。

⑧小学校园荒废了。斯壁残垣,荒草藤蔓,紧锁的木门。也不知道没有玻璃的窗户里,除了藏着我儿时的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宝贝物什。随着孩子自然和非自然的递减,农村学校大都被并到乡镇里了。孩子在家门前上学的时代就这样远去。

⑨村子旁有一个工厂,曾经机声隆隆,人影绰绰。这里加工的半成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汉钢铁公司。能够到厂里做工是青年人的梦想。他们能够拿一份不错的薪水,每年还有几次去武汉的机会,的确让人眼馋。现在,这里已经办成了油榨坊,虽然仍有机器声,但没有当年旺盛的人气。

⑩走近田野,澄澈依旧、碧绿依旧。虽然种植的面积与重点有些不同,但不外乎还是那些品种。欠缺和遗憾却太多了。水间鹭鸶呢?田埂上的王八、水蛇呢?塘梗上的桑葚、梧桐籽呢?望着绿得有些沉寂的田野,我怅然若失。

⑪乡间还有保留了数十年的行当,那就是货郎、赤脚医生、兽医。自行车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只有到春节,乡村热闹起来,摩托车、各种小汽车才会多起来,各色年轻的面孔多起来。

⑫在跟村支书的聊天中得知,虽然党的各种富民政策好,但青年人习惯了做城乡之间的候鸟,不愿意在老家生活。可喜的是,本村有一个叫二狗的青年,在外打工十多年,积累了千万身家,近来准备回乡投资创办绿色家园公司。他计划承包部分的山林和坡地,逐年改良山林品种,以山茶和意杨林为主。扩建山间公路,增挖鱼塘鱼池。并新建体闲餐厅、宾馆和体育娱乐场馆。二狗的计划提起了我的兴趣。也许,像这样的有志青年才是农村的希望,他们的投资能够给家乡注入活力,使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选自《散文百家》牧云 文)

( 1 )作者说“故乡在年复一年地老去”,从哪些方面可也看出故乡老了?
( 2 )“我”望着澄澈依旧、碧绿依旧的田野,为什么还会“怅然若失”?
( 3 )文章第⑫段讲述了二狗发家后回乡投资创办绿色家园公司的事件,写这件事有什么用意?
( 4 )文章用什么方法表现故乡逐渐变老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年远离乡村,喜欢生活在城市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1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哪一句?
( 2 )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 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 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D: 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 3 )用∥线为第一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 4 )第一段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致”能否去掉?为什么?
( 5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什么?
( 6 )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 7 )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 8 )这两个文段采取________说明顺序,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家王蒙给鲁迅文学院的学生上课,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在你的人生当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一位哈萨克学生的回答,让王蒙感动不已。

他说:“父亲去世那年,我很难过,可有人对我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太悲伤。你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和他吃过饭的人还在,和他说过话的人还在,和他一起长大的人还在……”

爱他,就以他为圆心画圆。这是爱的圆规,一种温暖的诉求,一场幸福的丈量。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