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的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使我省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已深入人心。
B: 谁都不能否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
C: 高情商的人不仅会说话,更懂得如何倾听。
D: 齐齐哈尔市2019年企事业单位“名校优生”引才专场招聘会在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举行,现场共有超过2000多名省内外高校学子前来咨询。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
B: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C: 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 见李清照被拘押,众人惊问:“才女怎么了?”李清照答道:“只因奴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涉嫌酒驾,被拘于此。”
4、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是( )
A: 道.经.师
B: 道.法.师
C: 佛.经.师
D: 道.经.僧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 , 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B: 经过四年的紧张建设,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将于今年下半年豁然贯通 , 哈尔滨人几十年的地铁梦终于即将实现。
C: 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市民对此莫衷一是 ,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之举,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D: 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6、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给人留下了长长的余味。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梨花喻飞雪,比喻新颖,不仅把雪的洁白与鲜润揭示了出来,也给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温暖的感觉。
D: 大模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诗中的“圆”字和“直”字用得通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7、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8、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 , 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势必受到中国人民的声讨。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 邻居张大伯经常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9、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
A: 胡适的《尝试集》
B: 周作人的《小河》
C: 郭沫若的《女神》
D: 朱自清的《毁灭》
10、《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 1 )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 2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

( 1 )解释选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克( ) ②用人不尽其所( )

(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公与乘    凡战
B: 虽并天下   公问其
C: 胜    养其心
D: 登轼望之   士不厌兵
( 3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 5 )【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陪母亲借钱

丁国梅

①那年秋天,大哥结婚。母亲跟大哥说:“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②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喊我说:“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③出门时,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柴火垛里抽出一根棍子拿在手上。

④到后台岭必须经过一片长长的竹林,所谓竹林,也不全是竹子,还有高大的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我知道这种鸟,黑色的体型很大,经常在晚上叫,据说叫“老巴子”。大人们吓小孩子都是说,再哭,再哭老巴子来了。

⑤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⑥走过竹林就是后台岭了,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⑦终于到了姚妈家,姚妈姚爹都在掰棉花。母亲取出腋下的包裏,笑着说:“姚哥姚姐,这是我给你俩做的鞋,不成敬意。”

⑧他们并没有接母亲手里的鞋只是笑着说了声:“好,好,你太讲礼节了。”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⑨姚妈说:“谁没个为难的时候呢?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呢?”

⑩说归说,但她却没有去拿钱,继续埋头掰棉花。

⑪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棉花大丰收,人们白天把棉花摘回来,晚上坐在灯下掰,家家户户都有堆得像山一样的棉花,墙上爬满了红铃虫。

⑫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棉花筛是特制的专门掰棉花用的,用竹子制成,直径一米左右。母亲叫我坐她身边,指着我对姚妈说:“别看我家老幺年纪小手爪子快得很,赶得上一个大人掰棉花呢。”

⑬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⑭太困了,我昏昏沉沉地伏在母亲腿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把我叫醒,说要回家了。我睁开眼睛,看见姚妈把手伸进怀里(大襟子衣服的口袋在怀里),拿出一个蓝格子手帕卷,慢慢展开,说:“妺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这是八十块钱,拿去吧!你说要一百块钱,我手头实在是只有这么多了。

⑮母亲千恩万谢后,牵着我的手回家,寻找到先前搁在那里的棍子,原路返回。走过竹林时,我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母亲抹了一下眼睛说:“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⑯那年年底的一个晴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姚妈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白莱炖粉条,很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8期)

( 1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母亲的表现

姚妈的表现

借钱

①________

言语看似热情,行动冷淡,有拒人之感

还钱

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自信、坦然)

②________


(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文章第⑮段写,“我”走过竹林时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我”为什么会哭?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理解。
融融人间情
60年代初,我离开了父母,随表姐来到西安。那年,我13岁。三年后,初中毕业。表姐的第二个孩子已出世,家境也不宽裕,已无力继续供我读高中。于是我进了一所技工学校。
不料,命运却给我添了桩麻烦。我的右臂上自小就长了个黄豆粒大的瘤子,经过几年,后来已有蚕豆那么大。校医说,我的瘤子必须去大医院切除。我跑到医院,花5分钱挂号。一位大夫检查后,我问要多少钱,他说,小手术,打一针麻药,加一起也不过三两块钱。可我到哪儿弄这几块钱去?自我上了技校,我已不再好伸手向表姐要钱了。现在惟一的办法只有写信给父母要。当我拿起笔的时候,又犹豫了,我深知处在农村的父母他们日子的凄愁境况。可这该死的瘤子必须切除……
几天后,我接到家信。信是父亲托人代写的。

升儿:
你来信说要到医院切除瘤子,我和你妈都知道了。你在家时,那瘤子还小,这几年肯定长大了,望你抓紧去医院。孩子,实话对你说,这几年,家中光景不大好,日子过得很紧巴。前一阵子,你妈总叨叨说她的左眼看东西模糊,现在是越来越重,我跑了几家亲戚,凑齐5块钱,打算带你妈去县城医院看眼睛。接到你的信后,你妈死活都不看眼睛了,说她已上了年纪,就是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你还年轻,不能耽误了你的病。现在将5块钱寄给你,望你抓紧治。同时望你在外安心学习,大城市里,花花世界,可我们要人穷志不短。切记,切记。
父字
1965年10月8日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泪水已经湿了信纸,我后悔不该写信向他们要钱。母亲为了我,不去医院看眼睛,也许不久她的眼睛真的瞎了,我怎对得起母亲!我躲在校园的一个无人角落,偷偷地抹泪,我不知如何是好。
我还是去邮局取回了那5块钱。.夜里,我睡不着,将5块钱压在我的胸口上,仿佛感受是母亲的手,那么厚重而又温暖,我不能拂逆了母亲的关爱,但我一定要报答父母。我想了好久,决定利用寒假期间,打小工,挣下钱,除给自己买些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外,余下的钱,给家里寄去,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眼睛。
第二天,我请了假,去医院。由一位中年男大夫和年轻的女护士为我做手术。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问大夫,不打麻药是否能切除肉瘤。大夫说,当然可以,不过那是很疼的,一般人受不了。我说,我能忍住疼。大夫和护士都笑了,说你这孩子开什么玩笑。我说是真的,为的是省点钱。我好像突然长大了,一股英雄气概。但在大夫眼里,我毕竟还是个16岁的孩子。他们觉得奇怪,问我父母是干什么的,这一问,勾起了我的辛酸,我即刻低下头,不敢再正视他们。当他们一再询问时,我不得不掏出父亲的信……
大夫接过信,他仔细读过后,随后递给护士。然后,他走到窗前,背着手,一言不发。待护士看完信,那大夫转过身,刚才一脸和善的面容不见了,似乎变成凶狠的模样,盯了我好一会儿,忽然听到他对年轻的护士发出狠声:“给他打麻药!”护士马上行动起来。当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忙喊道:“我还没有交钱开票哩!”大夫不理我,硬是把我摁在一张手术床上,脱下我的上衣,用一块白布遮住我的右半边脸,让我把头拧过去。过了一刻,护士帮我站起来,我看到自己右臂上已缠上一块纱布。肉瘤已切除了。
大夫从洗手间出来。我说,我还没付钱,只见他向护士递了个眼神,然后轻抚着我的头说:“算了吧,孩子,等你工作后,有了钱再付,回去吧,过两天来看看,只要伤口不感染,很快就好。”我手里捏着5块钱,他拿过去硬塞进我的衣兜里,一直把我送到医院门口……
我从心底涌出无限的感谢之情,以至忘了问他们的姓名。但这两个美好的光辉圣洁的形象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触着右臂上小小疤痕时,就想起已经作古的我的苦难的双亲,想起不知姓名的两位白衣使者,想起这令人依依怀念的人间真情。

(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家中光景不大好。________
②我不能拂逆了母亲的关爱。________

( 2 )为什么说“将5块钱压在我的胸口,仿佛感受是母亲的手,那么厚重而又温暖”?

( 3 )“刚才一脸和善的面容不见了,似乎变成凶狠的模样”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为什么大夫的脸色发生变化?

( 4 )“融融人间情”在文中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的亲情和________ 的真情。

( 5 )“我好像突然长大了,一股英雄气概。”“我”为什么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

( 6 )本文写人间真情,为什么不详写手术情况,而详写家中的“凄愁境况”?

( 7 )最后一段去掉后好不好,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 我和 一起
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