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四川省盐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 )
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2、

小明上初中后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临近中考学习状态却出现了异常:学习劲头明显不足,成绩有所下降。小明的班主任想要勉励他,最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明,你可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呀。
B: 小明,你要再这样自暴自弃,还有什么前途呢!
C: 小明,难道你不知道什么是半途而废吗?
D: 小明,你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再接再厉啊!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鲜不顾世界各方的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B: 危难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 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D: 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4、下列有关文学体裁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信客》作者余秋雨,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B: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C: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转/占/词夺理 虎离山/南腔北
B: 色/藏 咨/以身职 气势礴/依山
C: 菜/选/气凌人 心如意/连声
D: 阔/念 皂/路相逢 苗助长/旗息鼓
6、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① 当祖国吹响了冲锋号② 当一封封请战书和一行行红手印出现在报道中,那一个个坚定向前的背影到底是谁③虽然我们不能一一知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所去是为了谁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讥(fěnɡ) 视(bǐ) 无动于(zhōnɡ)
B: 视(qí) 障(ài) 高临下(jū)
C: 抽(ti) 心(fēi) 呱坠地(ɡuō)
D: 时(zàn) 开(chǎnɡ) 一掐(qiā)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华艺术宫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中国驻英大使馆郑重提醒来英国留学的中国新生增强警惕,严防各类电信诈骗,避免不再造成财产损失。
C: 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劳动者之乐"交响音乐会,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
D: 南通植物园、森林公园开放建成,绿树成荫,风光秀美,春节期间参观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以上。
9、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蹒(pán) 愧(zuò ) 吊(yàn) 竹难书(qìnɡ)
B: 嶙(xún ) 两(xī) 老(yù ) 风雪途(zài)
C: 空(lóu) 歪(zè) 然(sǒnɡ) 惟妙惟(xiāo)
D: 尬(ɡān) 潮(xī) 俗(chānɡ) 飞流泉(pù)
10、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紫藤萝瀑布》为了告诉我们花和人一样总是要遭受不幸,你无法改变。
D: 《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人一个哲理: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一步步战胜小困难最后一定能够战胜巨大的困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 )这首佳作以________为题材,描绘出一幅________的图景。

( 2 )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征。在此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嗅觉与听觉写出了________心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壮士们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 1 )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标一处)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________

( 3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填序号)( )

A: 太阳
B: 白天
C: 每天,一天天地
D: 日子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 5 )填空题。

①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交友对象的重要性,甲文认为“________”,乙文认为“________”。

②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⑤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⑥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⑦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⑧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⑨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⑩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作者:迟子建 有改动)

( 1 )“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 2 )“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

( 3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

( 4 )文章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 5 )文章第⑩段划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 1 )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分析选完第⑨段划线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
( 4 )佳琪的妈妈麦拉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 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 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 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天,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接连不断。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心灵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雨声?是身边的小事,还是国家的大事?或者……
请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