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德安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A: 《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B: 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C: 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D: 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是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片片粉色的荷花花瓣簇拥着金黄的花蕊正展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美,一阵风儿吹过,怒放的荷花翩翩起舞,那婀娜的舞姿真是惟妙惟肖。有时,蜻蜓会在累了之后找一片花瓣休息一下,如一架微型飞机停在粉色的停机坪上,那情景真可谓巧妙绝伦。

A: 簇拥
B: 巧夺天工
C: 惟妙惟肖
D: 巧妙绝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 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 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C: 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D: 食品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友情,“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 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 《梅岭三章》表达了陈毅虽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矢志不渝。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莫泊桑——法国作家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诗歌——鲁迅——现代诗人
C: 《敬业与乐业》——演讲稿——梁启超——明末思想家
D: 《岳阳楼记》——散文——苏轼——北宋政治家
7、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你也太不贤惠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B: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译:(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
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B: 在本周的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王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妙语连珠,赢得全场同学的一致好评。
C: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包括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
D: 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9、

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 《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 《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滂沱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把刚长出的瓜秧子都打蔫了。
B: 家乡的荔枝花开了,荔枝树上蜂围蝶阵,这些小精灵呼朋引伴 , 吮吸着仙露琼浆。
C: 他博学多闻,口才绝佳,经常显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敬佩!
D: 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 , 鸟儿回来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请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 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具体指代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三国演义》选段,完成(1)-(3)题。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A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A曰:“A肉眼安识英雄?”B曰:“休得过谦。”A曰:“A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B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A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B笑曰:“家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A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B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A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B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A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B曰:“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A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B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A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B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A曰:“舍此之外,A实不知。”B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A曰:“谁能当之?”B以手指A,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B耳!”A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等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A乃从容俯首拾等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B笑曰:“丈夫亦畏雷乎?”A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 1 )A是指________。B是指________
( 2 )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 3 )简要概括文中人物(A或B)的性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

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 2 )第④段中划线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
( 3 )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 4 )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划线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 1 )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
( 2 )阅读第④⑤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 3 )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有哪些与众不同?
( 4 )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 5 )从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中,你悟出了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走过十四个春秋,岁月已然流逝,记忆却依然鲜活。那些成长岁月里的成与败、聚与散、爱与恨、得与失,曾经让你那样感动,那样震撼,那样快乐,那样痛苦,那样骄傲,那样失落……人生就像一条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品咂这些记忆的结晶,百般况味,萦绕心头。

请以“我们毕竟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