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济宁市金乡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B: 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C: “你已经让班级丢了好几分了,你好好反省一下吧。”班长沉重地说。
D: 我非常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
2、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 ),是构筑中华文化的( ),是中国精神文明的( )。


A: 结晶 核心 旗帜
B: 旗帜 核心 结晶
C: 结晶 旗帜 核心
D: 旗帜 结晶 核心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
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长篇抒情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C: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陷区国土的思念之情。
D: 《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怜悯 癖性 饶恕 万恶不赦
B: 凛然 测隐 豁免 签署契约
C: 袒露 凹陷 偿还 有例可援
D: 甘霖 腌臜 钧裁 鸡犬不宁
5、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梅汕高铁通车后,从深圳到梅州最快不到三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一倍。
B: 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C: 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哪吒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哪吒》以全新的动画形式,呈现哪吒坚守自我、打破成见。
D: 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6、对余光中《乡愁》这首小诗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 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段是说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凭书信代鹊桥。
C: 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 海峡用“浅浅”来修饰,第四段是作者登高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阔绰 喧闹 不知所措 地大物博
B: 嬉戏 决窍 家喻户晓 不屑置辩
C: 狼藉 渺茫 一代天娇 冥思苦想
D: 分歧 葱笼 金碧辉煌 因地治宜
8、( )的绰号为“病关索”。
A: 解宝
B: 孙新
C: 孙立
D: 杨雄
9、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沥尽心血 深误痛绝 浩浩荡荡
B: 榜样 大庭广众 颠沛流离 悔人不倦
C: 祈祷 以身作则 悲天悯人 忍俊不禁
D: 烦躁 精疲力揭 语无轮次 小心翼翼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 1 )“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

①山门于河 圮________

于沙上 湮________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

①求石兽水中,竟不可得。 于________

②沿河求 , 不亦颠乎? 之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 4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了一阵,好容易起一个来,才着脖子要吃,偏又下来,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 1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说明了什么?
( 2 )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小题。

橘子

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吨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⑦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⑧这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本文有删改)

( 1 )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 2 )“我”对乡下姑娘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3 )第六节抛橘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乡下姑娘”,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你的观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请以“面对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