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有关《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中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取(jí) 尴尬(jiān) 大发雷霆(tíng) B: 箴言(xiǎn) 厌倦(juàn) 絮絮叨叨(xù) C: 涵养(hán) 恪守(kè) 彬彬有礼(shān) D: 贸然(mào) 疲惫(bèi) 矫揉造作(róu) |
3、 |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惕透 颤动 褪色 迷迷糊糊 相得益彰B: 揩油 谐调 感慨 断垣颓壁 中西合璧 C: 巉岩 森郁 装潢 接踵磨肩 重檐翼馆 D: 竣工 重幔 梭镖 怒形于色 著作登身 |
4、 |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词,后一处为名词。 B: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同情反感强烈”。 D: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这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
5、 | 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娴熟(xián) 解剖(pāo) 粲然(càn) 丘壑(hè) B: 诘责(jié) 仲裁(cái) 酷似(kù) 歼灭(qiān) C: 星辰(chén) 镂空(1ǒu) 颓唐(tuí) 渗透(shèn) D: 锃亮(zèng) 遒劲(qiú) 沿溯(sù) 万仞(rèn)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防卸 喝彩 连绵不断 殚精竭虑 B: 鲜腴 躁热 眼花瞭乱 诚惶诚恐 C: 禁锢 蔓延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D: 俯瞰 消逝 油光可签 锐不可当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
8、 | 下列各组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荇藻(xìng) 白桦(huá) 蘸着(zhàn) 簇新(cù)B: 掠过(1uě) 蜗行(wō) 淤滩(yū) 驳船(bó) C: 胚芽(pēi) 虔信(qián) 深邃(suì) 纤绳(qiàn) D: 黝黑(yōu) 瞰望(kàn) 彻骨(chè) 绯红(fēi)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的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 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 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 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 2 )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③方出曝,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箝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 (注释)①苏代:人名。②惠王:指赵惠王。③蚌:生活在淡水里面的一种软体动物,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④鹬:一种水鸟名。⑤箝:通“钳”,夹住。⑥喙: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赵且伐燕________ ②蚌方出曝__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3 )短文中苏代为了劝谏赵惠王不要伐秦,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那么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笼的习俗。由于“灯”字音和“①”相近,所以灯笼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孩子启蒙入学时,父母会为孩子精制一盏灯笼,由启蒙者师亲手点亮,(甲),称为“开灯”;近代,爱国志士们还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灯笼又(乙)。
民间过年有挂灯笼的习俗,皇家也不例外,但是灯却有区别。清代宫廷沿袭明代旧制,元旦(即如今的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据故宫博物院相关专家介绍,竖立天灯的含义与民间应该差别不大,只作为高位照明灯;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
( 1 )在①处应填入的汉字是________。①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②象征前途一片光明
(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
( 3 )依据文段内容推测,万寿灯寄托的美好寓意是什么?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 1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①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划线词语的含义)
②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________路上洒满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4)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