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武安市第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汽车本身的状况是否良好,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 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只采用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D: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阴(huì)   难(jié)   尽职守(kè)
B: 碍(zhì)   田(pǔ)  桥(zhàn)  吹毛求(cī)
C: 落(yǔn)  骗(kuāng) 旁(wù)  根深固(dì)
D: 取(jī)   着(diǎn) 睢(zì)  强不舍(guā)
3、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刚刚视频画面中播放的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是( )
A: 阴文印
B: 阳文印
C: 都不是
D: 彩印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B: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C: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D: “国际书法展览”近期将在河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5、下列人物与名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小福子《儒林外传》
B: 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范爱农《红星照耀中国》
D: 红小鬼《朝花夕拾》
6、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B: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C: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 我亲爱的/祖国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 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
D: 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精彩的语文课堂,让我明白: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语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B: 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C: 电影《中国机长》真实地再现了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网友纷纷为专业素养的川航机组点赞。
D: 《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宛转 暄闹 斑斓 哺育
B: 屏障 踱步 嚎鸣 懊悔
C: 掀起 惩罚 怪诞 污秽
D: 澎湃 钥匙 默契 军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予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若孤________

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④恐已矣________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⑥哉________

(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回答后面小题

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

周礼

小时候,查尔斯﹒舒尔茨是一个出了名的笨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蠢蛋,从未干过一件出色的事情;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科科不及格的差生,毫无前途可言;而在同学的眼中,他则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别人打他,他也不敢还手。

舒尔茨也曾试图改变自己,比如:努力学习,赢得同学的尊重,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成绩老是上不去,物理甚至还考了零分,而在校高尔夫球比赛中,他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在学校里,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和他玩耍,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也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他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孤独而卑微地生活着,偶尔有人跟他打声招呼,他都会感到受宠若惊。

虽然在很多方面,舒尔茨的表现都相当差劲,但有一个方面还勉强过得去.那就是画画。他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几乎都交给了手中的笔,桌上的画,他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像梵高一样伟大的画家。其实,那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他的画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好评,中学时,他鼓起勇气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投去几幅他自认为十分满意的作品,但不幸的是没有一幅被录用。后来,他又向其它报刊、杂志投稿,结果均被无情地退了回来。尽管遭受了无数次退稿的打击,但他毫不气馁,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漫画与众不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中学毕业,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愿意接纳他,但这并未影响到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他决定做一名职业漫画家,一心一意地搞好创作。其间,他信心满满地向华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希望获得的职位。华特迪斯尼公司的负责人很快给他回了信,并让他把作品寄过去看看,他精心地挑选了几幅,但遗憾的是,华特迪斯尼方面都不满意,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高度。他再一次失败了。

后来,他转变了创作方向,开始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融入到漫画之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幽默、幻想、温暖和忧伤的世界,其中有两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小男孩查理.布朗和小狗史努比,他把这部漫画作品命名为《花生》。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半个世纪,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刊登在了二千六百多家报纸上,并延伸到全球七十五个国家,每天陪伴着三亿五千万读者一起欢笑。

不仅如此,舒尔茨还两度获得漫画艺术最高殊荣“鲁本奖”,1978年被选为“年度国际漫画家”,1990年得到法国文艺勋章,并多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年收入最高艺人排行榜,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漫画家。

原来,要实现人生的逆转,就得认定目标,坚持做好一件事,正如舒尔茨自己所言:“生活就是会从好梦中被粗暴地惊醒”,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如意,但只要信念不灭,再贫瘠的士地,也能种出庄稼,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 1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舒尔茨的笨表现在哪些地方?
( 3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半个世纪。

( 4 )文章只详写解尔获所遭受的挫折,面对其取得成功的经历与之后的事却写得非常简略,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 5 )文章的标题“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中的“糟糕的种子”与“果实”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

阿青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

“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寥如晨星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剔”出来的。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住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

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母亲看到了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她把邻居们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母亲的生日,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

我连忙把钱又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

(选自《散文》)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耀


(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②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 3 )“母亲的事”和“儿子的事”在文中分别指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 4 )“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和“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这两句话都写出了眼泪,请简要说说母亲的泪和我的泪所蕴含的不同感情。
( 5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写给母亲的钱是为了让她买过冬衣物,而且还进一步强调“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这一细节?
( 6 )纵观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

请以“____________的呼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