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_______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
2、 |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武 齐整 预备 撑船 B: 琥珀 商议 鸳鸯 姊妹 C: 规距 侍立 铁锹 丫鬟 D: 促狭 淘气 香甜 闲话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之际,女排姑娘们用自己的实力实现了升国旗奏国歌,以十一连胜献礼“十一”国庆,向祖国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B: 《少年的你》火了,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校园欺凌的青春题材片,其票房短短几天之内已超过 8 亿元左右,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电影。 C: 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颁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 D: 美方一意孤行,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这不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也再次暴露了美国一些政客的险恶用心。 |
4、 |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瞌睡 震憾 笑靥 风姿 白鹤晾翅B: 凛洌 蛊惑 螺旋 荫蔽 局促不安 C: 涎水 惊骇 凄怆 熙攘 鞠躬尽萃 D: 鲨鱼 膂力 矜持 凌乱 百废待举 |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 他非常着急的问道:“怎么了,你?”我看着他那样子,扑哧的笑了起来B: 中国电视银屏上首个青年公开课节目《开讲啦》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们的好评 C: 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它的前面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驻足观看,纷纷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D: 尼采说过,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 |
6、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B: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耸立 C: 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班白 D: 丢人现眼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管辖 |
7、 |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如“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古代学校名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 C: “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中的“白丁”和“布衣”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除此外,还有“氓”“黎民”“庶人”“黔首”等称呼。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
8、 |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江姐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对党忠诚,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小说,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D: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
9、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B: 投身革命/即为家 C: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10、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国土 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 1 )诗中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 )为什么说“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 3 )诗中“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 4 )结尾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薄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顾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④手版⑤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因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狱:案件。④委:抛弃,扔弃。⑤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 1 )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有狱久不决,敦顾至,一讯立辨。 (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
雾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的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
今年,国内最火的原创综艺节目莫过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
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 处 不 飞花”。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
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这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 1 )古代飞花令和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都“烧脑”,为什么?请仔细阅读全文后作答。( 2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记忆,吸引无数粉丝。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脉是沉默的。大自然中许多蔚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请以“沉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