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见雪景而生豪情评古论今,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B: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代表舒婷的作品,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告白,呼唤自由、平等、独立,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C: 《扁鹊见蔡桓公》叙述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的劝告,致使病情一步步加重,最后无药可救而死去,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孔乙己》就选自其中。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B: 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C: 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
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拆散(chāi) 朗润(rùn) 贮蓄(chǔ) 呼朋引伴(bàn) B: 脸颊(jiá) 瘫痪(tān) 应和(hè) 混为一谈(hùn) C: 分歧(qí) 创伤(chuànɡ) 沐浴(mù) 咄咄逼人(duō) D: 莅临(lì) 徘徊(huái) 静谧(mì) 人迹罕至(hān) |
4、 | 对名著《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每次希望都破灭了。最后一次,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B: 祥子和小福子是两情相悦的苦命人,但最终不能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是贫穷,因为祥子无力负担起要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 C: 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也让读者对有生活追求的祥子产生同情。 D: 本书中,老马、小马都是祥子的“缩影”,他们在人生中都走向了堕落。 |
5、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B: 军书十二卷 同行十二年 C: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D: 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
6、 |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清山绿水,这里的清新空气,会让您的身心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余感到轻松和惬意!B: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2015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始举行,“嫦娥五号”将于2017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发射。 C: 他八面玲珑,这是因为他懂得一张一池、相得益彰的道理。 D: 幸福,其实在路上;进一步,有一步绮丽的风景;退一步,有一步甜淡的心境。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蛎(lì) 嗤笑(chī) 襁褓(qiǎng) 强聒不舍(guō) B: 诅咒(zhǔ) 怜悯(mǐn) 惦念(dàn) 恪尽职守(kè) C: 绮丽(yǐ) 潮汛(xùn) 拙病(zhuó) 气吞斗牛(dǒu) D: 叱咤(chà) 胡诌(zhōu) 腆着(diān) 恃才放旷(shì) |
8、 |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
9、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自行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面世。 B: 扶贫干部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帮助农民解决脱贫致富。 C: 通过“不忘初心”教育,使市委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D: 这本书不仅是大致浏览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溯(sù) 取缔(tì) 广袤无垠(mào)B: 煞白(sà) 阔绰(chuò) 锋芒毕露(lù) C: 默契(qì) 贮蓄(zhù) 即物起兴(xīng) D: 拂晓(fú) 狡黠(xiá) 九曲连环(qū)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这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A: 略无阙处(阙,通“缺”) B: 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 其间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 D: 哀转久绝(绝,极)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疾也。 皆以美于徐公。 B: 其间千二百里。 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C: 至于夏水襄陵。 贤于材人远矣。 D: 春冬之时。 辍耕之垄上。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 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 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 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中毒?
①一天,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查尔斯·达尔文在树木中观察动植物。这位初出茅庐的博物学家从一棵树上撕下一些老树皮后,发现了两只稀有的甲虫,便一手捉一只。这时,他又发现了第三只,这么稀有的甲虫,他想多捉几只回去仔细研究研究。于是,他把手上的一只放进嘴里,暂时存放一下,腾出这只手去抓树上那只,此时,他突然感觉到一股滚烫的苦液喷到自己的舌头上,疼得他两眼冒金星。
②攻击达尔文的是只射炮步甲,它喷出的是高达100℃的有毒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像这一类身怀剧毒的动物还有箭毒蛙、水母、蝶螈、毒蛇等,毒素是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捉猎物的武器。那么,这些动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呢?
③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采用同一种避毒策略。在射炮步甲体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腔室,各盛放着一种化学物质。当甲虫受到威胁时,两个腔室的阀门会同时打开,两种化学物质流出并结合在一起,瞬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温喷雾。水母身体中有刺细胞,会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而毒蛇则把毒液储存在头部的一个隔间中,这个隔间只有一个出口——牙齿,当它咬住猎物时,毒液从牙齿流入猎物的身体中。
④毒蛇也采用另一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例如,响尾蛇会制造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血液中的毒素结合,消除毒性。箭毒蛙是剧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只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个成年人死亡。它们的毒素并非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箭毒蛙体内累积,并在它捕猎时释放到猎物体内。那么,为什么箭毒蛙不会中生物碱的毒呢?我们可以把生物碱能影响的生物分子想成一个锁,而生物碱是一把钥匙,当用这把钥匙开锁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导致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但是,如果你换了一把锁,原来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这样让自身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换了锁,以至于生物碱无法开启以上的生化反应过程。
⑤这种对毒素的抗性不仅存在于分泌毒素的动物体内,也存在于那些猎食有毒动物的捕猎者体内。袜带蛇的猎物包括蝶螈,而蝶螈带有神经毒素,于是,袜带蛇进化出了相应的抗毒性。这意味着,只有毒性最强的蝶螈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对袜带蛇面言,只有抗性最强的个体才能在饱肚的同时不被毒死。这就像一场军锣鼓竞赛,两个敌对物种不停升级自己的对抗能力。
⑥这种“军备竞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蚱蜢鼠通过其神经系统的基因改变,可以抵抗蝎子的毒液:角晰拥有专门的血浆,抵抗收获蚁的毒刺;海蜢蝓吃水母的刺细胞时,用黏液中的化合物阻止毒素与身体发生反应,并将毒素用作自己的防御武器;蟾蜍吞食射炮步甲几小时之后会把它吐出来,不仅甲虫还活得好好的,蟾蜍竟然也会在胃部被甲虫那强腐蚀性溶液喷射后存活,这种喷雾可把达尔文折磨得够呛。蟾蜍和射炮步甲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至今还是一个谜。
(有删改)
( 1 )有毒的动物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的?请简要概括。这种“军备竞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
丰子恺
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召集留学同道,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他自己把腰来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相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荼花女自伤命的神情。别的还有许多演剧的相片,不可胜记。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还见过他当时的相片:高头巾、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李先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④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撼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当真的暗示。
⑤弘一法师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子。比如全能的优伶①:起青衣像个青衣,起须生像个须生,起大面②又像个大面……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来,然而他的遗训——当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注】①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②大面,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 1 )作者回忆了有关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 4 )本文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