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殒落 一返既往 正襟危坐
B: 苍桑 宽恕 名门望族 冥思遐想
C: 荒僻 潦草 张皇失措 迫不及待
D: 要诀 陷阱 不容置疑 物竟天择
3、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4、请选出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所思 不能自

A: 平安 停止 歌唱
B: 平常 停止 颂扬
C: 平常 停止 歌颂
D: 平常 停止 歌唱
5、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大庭广重
C: 蹒跚 藩篱 永垂不朽 情郁于中
D: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这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 , 很是发人深省。
C: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 杂技演员一套探骊得珠的难度动作,引来观众们持久的掌声。
7、“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家中,悬挂着一幅郭沫若创作的书法作品《赠钱学森》,下面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B: 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而又疾徐有致。
C: 采用楷书书体,中正平稳,浑厚大气。
D: 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展现书者风范。
8、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 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 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 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展望未来,我就会浮想联翩 , 仿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在眼前,祖国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B: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中学生活五光十色 , 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拨动过你的心弦,也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不能忘怀。
D: 每当看到爸爸做家务时那笨拙、滑稽的动作以及他故意做出的调皮的表情,我和妈妈都会忍俊不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杜甫《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豪迈气概。
( 2 )请简要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煮粥一釜( ) ②既而败矣( ) ③大人汝清苦( ) ④以食物(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范仲淹置

A: 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 不以木为者 (《活板》)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
D: 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 5 )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 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 1 )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 2 )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解答: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 3 )品味词句。分析第⑨段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

( 4 )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⑪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⑫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⑬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⑭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⑮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
⑯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 1 )选文①—②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事情,请概括出来。(12字内)

( 2 )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水漫金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意?

( 3 )文中第⑭段中,“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心思?

( 4 )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试比较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