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 A: 苏轼 B: 王昌龄 C: 陆游 D: 李商隐 |
2、 |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 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 , 深感对不起去世妻子的嘱托。 C: 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D: 张玲大大咧咧的,对老师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领悟,让在一边旁听的好朋友王晓哭笑不得。 |
5、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小曼躺在花园的吊床上看伤感小说,直到书从手上漫不经心地落到地上。 B: 总结前一段反腐工作,我们发现,贪腐分子贪腐手段的多样化,令人叹为观止。 C: 吉安县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黑”头,瓦解“黑”气,再以摧枯拉朽般扫荡“黑”孽, D: 江南十月,碧云天,黄花地,草长莺飞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6、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②③⑤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荣膺 旁骛 冥思暇想 恪尽职守 不屑置辩B: 锦幛 赃物 恃才放旷 唯唯连声 文彩藻饰 C: 招徕 取缔 断章取义 铤而走险 化为乌有 D: 技俩 枘凿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精血诚聚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2月25日,瑞典外交大臣公然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我国外交部强硬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其他国家在此问题上说三道四。 B: 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C: 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所以说公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D: 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有的130 多分,有的40多分,真是良莠不齐。 |
9、 | 《水浒传》中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 ) A: 李逵 B: 武松 C: 鲁智深 D: 林冲 |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表现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愿做无名英雄。B: 《我的老师》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 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这首小令前三句在写作上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能显示全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葬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 ②喀喀(kā):呕吐声。 ③大父:祖父。 ④率性:遵循本性。 B: 市珍怪之食(买) C: 嘱其孤某善事大母(从事) D: 无俟于教也(等待) ( 2 )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 B: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 C: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 D: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②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 |
我那走过路的鞋子
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
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
“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 1 )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①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看着我脚上的皮鞋,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 3 )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①经过科学界理论上的推算:得知“冷”并不像热一样可以无限发展。冷有一个最低限度,就是零下273℃,这一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当温度降到零下100℃以下时,称为超低温。
②超低温世界妙趣横生:本来软绵绵,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的铅,会变得性情倔强,富有弹性;好端端的锡壶会变成一团粉末;水银在零下269℃就不再是调皮的液体,而变成了稳定的固体;电流通过这样的低温导体时,电阻突然消失。铝、锌、钼、锂、锡等23种纯金属和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③在超低温条件下,空气将变成可以流动的液态,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放置其中的鸡蛋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浅蓝色的荧光;鲤鱼呈“沉睡状态”,生物的生殖细胞都“冬眠”了,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但即使经过几年,它们还可以再回到常温世界,在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中,显示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④根据一些动物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下冬眠的习性,及某些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的动物复温后又活过来的试验,有人设想,把因病而无法医治的人迅速冷冻起来,等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医治时,再把人体解冻,治好他们的疾病。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他是1967年1月19日开始被冷藏的。此后,美国已有许多人仿效这种做法。
⑤超低温技术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低温液化空气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制氧工业,飞向太空的火箭用低温制得的液氢做燃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导技术也离不了液氦。
⑥利用超低温,可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如有的种子本来很怕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被冻死。科学家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使这些怕冷种子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能够经受住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
⑦超低温在医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作用,上海等地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冷冻疗法,成功地为许多肿瘤患者医治了恶性肿瘤。他们将极冷的液氮喷到肿瘤上,使肿瘤结成冻块,然后让它复温解冻,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就能把恶性肿瘤细胞全部杀死。
⑧超低温的利用,有着广阔、诱人的前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论语》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
——佩利
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