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 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幽默风趣,逗得欢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C: 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D: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一笑(càn) 许(ruò) 难(jí) 民(shù)
B: 彩(fù) 狡(jié) 然贯通(huò) 聪(yǐn)
C: 统(chóu) 咬文字(jué) 肾(gāo) 泛(lán)
D: 情(yí) 作(jiǎo) 蒸(liú) 吹毛求(cī)
3、下列句子的主干的提取,错误的一项是( )
A: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主干:酸类腐蚀物质。)
B: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主干:海水冲击石壁。)
C: 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待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主干:我们喜欢鸣叫。)
D: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主干:它们飞去。)
4、下列对名著《傅雷家书》作者及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B: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敏——著名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
C: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D: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5、对划线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前者(排列) 山(山中打来的鸟兽做的菜) 野(野菜)
B: 临溪而(捕鱼) 非非竹(丝线) 苍颜(苍老的脸色)
C: 筹(酒杯) 阴(遮盖) 宴(尽兴地喝酒)
D: 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 太守谁(说的) 颓然其间者(于)
6、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咆根问底 惊慌失措
B: 麻木不仁 哄堂大笑 大相径庭 莽莽榛榛
C: 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各得其所 煞有其事
D: 沉默寡言 沾轻怕重 水波粼粼 众目睽睽
7、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蓬下坐着。
B: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绉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C: 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
D: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伸下了轿进来……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依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B: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 , 青丝变白发。(蔡年退《一着惊海天》)
C: 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减。(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D: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0、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首五言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首联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 2 )诗中表明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翼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日:“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覆巢之下》)

【注】收:逮捕。中外:指朝廷内外。琢钉戏:古时的一种儿童游戏。遽容:恐惧的表情。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丘舍(离开)
B: 友人(感到惭愧)
C: 罪止于身(希望)
D: 元方入门不(照顾)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则无信 ②吾祖死于(《捕蛇者说》)
B: ①去后至 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①尊君在 ②二儿可得全
D: ①亦收至 ②向所志(《桃花源记》)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覆巢之下》一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5 )元方与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均非等闲之辈。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请结合原文说说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福柯①访谈录(节选)

瑞金斯:读者能够从你的著作中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沉默的欣赏。你描述了沉默给人带来的自由,沉默的众多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譬如,你谈到有很多沉默。这里面是否有某种自传性的成分?

福柯:这么说吧,在二次大战中或是在此之前的天主教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很多种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带有强烈的敌意,另一些沉默却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崇敬,甚至爱情。我深深地记得制片人丹尼尔·施密特造访我时的情景。我们才聊了几分钟,就不知怎地突然发现彼此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接下来我们从下午三点钟一直呆到午夜……我们说的话一共不超过二十分钟。从那时起,我们之间开始了漫长的友谊。这是我第一次在沉默中同别人发生友情……我常常纳闷,人为什么非得说话不可呢?沉默也许是同别人交往时更有趣的手段。
  

瑞金斯: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对沉默的欣赏要远远超过英语社会或是法语社会。

福柯:是的,你瞧,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不少东西,沉默即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文化不是沉默的文化……年轻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被教会在同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因人制宜地保持不同性质的沉默。对他们来说,沉默是体验同他人的关系的特定手段。我以为这种对待沉默的态度真是值得发扬光大。我提倡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特质。

……

瑞金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你早年在巴黎的日子。我知道那时你是圣安妮医院的心理医生。

福柯:是的。我在那里大约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

……

瑞金斯:你能多谈一些在巴黎的研究工作吗?那时有什么人对你今天的研究产生过影响?你有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特别感激的老师?

福柯:没有。我是阿尔都塞的学生,当时法国的哲学主流是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这些我都学过。但是我个人的研究动力来自阅读尼采。

……

瑞金斯:人们经常提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法国浪漫作家们只看得到"视觉形象",对他们来说,音乐只不过是噪音而已……你的书中经常提到很多绘画作品,可是很少提到音乐。你是否同罗曼·罗兰所说的法国文化特征相一致呢?

福柯:是的。法国文化中当然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音乐的位置。可是在我的个人生活中,音乐却是很重要的。我20岁的时候,第一个朋友就是音乐家。后来我又有一个朋友是作曲家……从他那里我了解了普莱(Boulez)的所有作品。这在我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首先,我接触到了对我来说就像是谜一样的作品。在这领域中我真是无能得很,至今依然如故。可是我感觉到某种陌生的、谜一样的美……

瑞金斯: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首先对你的著作产生积极反响的是艺术家和作家,而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或是其他学科的学者。

福柯:正是如此。

瑞金斯:你的哲学同艺术有什么关系?

福柯: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我谈到自己个人的经验的话,我还是感觉知识帮不了我们什么忙。政治权力有可能会摧毁我们,而世上所有的知识都阻止不了这种事情发生。我这么说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知道那是错误的),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体会来的。我知道知识能改造你们,真理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手段(也许我们所说的真理还解释不了什么东西呢),我们一旦掌握真理,自己就会得到改变。甚至我还会因此而得到解救,当然我也可能因此而死去,对我来说两者差别不大。(笑)

(节选自《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注释】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摘自“百度百科”)

(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福柯以自己和丹尼尔·施密特的交往经历,说明有些沉默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和崇敬。
B: 英语或法语社会的文化中抛弃了沉默,福柯提倡这些社会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品牌。
C: 福柯很感激老师阿尔都塞和尼采,认为是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动力。
D: 福柯认为法国文化中没有音乐,而他的生活中音乐很重要,因为他的朋友都是音乐家。
( 2 ) 访谈中,福柯表达了哪些奇异创新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 3 )访谈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瑞金斯的提问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进行评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明前茶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钮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跌到零下20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都是面片汤、馒头;长达7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3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司机们看了十分不忍。时间一长,有些司机就达成了默契:在内地前往高原的途中,给老韩孙女带点稀罕的蔬菜水果。最近,他们带过来的就有:三斤月牙般的老扁豆,一个歪脖子大南瓜,两个临潼大石榴,一嘟噜野柿子,还有三个硕大无朋的葵盘。后者是一个拉饮料去拉萨的司机从黄河河套路过时,吆喝呼唤了半天,好容易唤出葵园的主人买的。每个葵盘都像小脸盆大小,饱满的葵瓜子结得水泼不进。葵盘抵达这天,坚守在高原上的老韩一家人高兴得像过节一样。这将是漫漫长冬一家人的零嘴儿。

④老韩应聘到此地的加油站工作前,4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7拔主人一一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曾想老韩一来,转眼已呆足八年。

⑤陕西人老韩如今已经摸准了高原的脾气,他会叮嘱第一次跑这条线的司机:“遇上啥事您都别激动,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知道吗?您得德高望重地行走,老成持重地坐下。总之,像老祖宗一样慢腾腾地悠着来就对了。”万一有点高原反应,老韩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⑥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远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去,在那里抽上一根。老韩媳妇偷偷清点过,儿子去世一年多,家里开的小卖部里,香烟少了93根。

⑧每次,老韩走挺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都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茎秆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

( 1 )根据示例,在表格内将老韩的主要事件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老韩在荒原加油站工作达八年。

A:________

老韩舍不得离开荒原的原因。

B:________


( 2 )概括文中“老韩”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中有关细节加以说明。

( 3 )文章后面三段都写到了“红柳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不:想想老韩与这颗红有哪些相似,这样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 4 )文中多处列了准确的数字,如“海拔 米”“零下 度”“4年……换了7拨…”“香烟少93根”这些数字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举一例品析。

( 5 )在条件极端艰苦的“荒原”,是什么支撑着老韩“驻守”了下来?你认为文草的主旨是什么?(提示文章除了表现老韩和家人的亲情之外,还写了他和司机们之间的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几部写一则心得式读书笔记,200字左右。


备选名著: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柳青《创业史》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阿西莫夫《基地》、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