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
2、 |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及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矣。遗:wèi 给予;馁:lěi 寒冷 B: 撰长书以为贽撰:zhuàn 写;贽:zhì 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C: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sì 等待;请:qǐng 请求 D: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 行深山巨谷中。箧:jiā 盒子;屣:jī 鞋子 |
3、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 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D: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
4、 |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 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 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
5、 | 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 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 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 ⑥①④②⑤③ B: ⑤①②④⑥③ C: ⑥③①②④⑤ D: ⑤③①④②⑥ |
6、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说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何大学问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B: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 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忘乎所以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
8、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 为方便市民出行,德州市公交公司自5月27日起,增加了公交109路运营车辆,缩短了运营间隔时间。 C: 在2019年苏迪曼杯锦标赛上,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亚军的决赛,最终中国队成功捧杯。 D: 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
9、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俯瞰(kàn) 抉择(jué) 矫揉造作(jiāo) B: 钦佩(qīn) 恪守(gè) 心有灵犀(xī) C: 诧异(chà) 飘逸(yì) 络绎不绝(luò) D: 热忱(zhěn) 潮汛(xùn) 随声附和(hè)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母子之间有什么要说的就应当坦诚相告,大可不必转弯抹角地让人猜测。 C: 船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络绎不绝 , 一直到重庆。 D: 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扬州。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小题。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① 朱熹(宋)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②,永夜清霜透幕毡③.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注】①楼船:我国古代一种形体巨大、外观似楼的船。②危弦:急弦,形容欢乐的场景。③幕毡:帷幕。 B: 次句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着重强调了使君的留客之情。 C: 词中的“清霜透”“雁字连”,表明此次情真意重的送别是在秋季。 D: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一句,写出了使君对客的依依不舍之情。 ( 2 )下面对词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侧面描写。通过“永夜清霜透幕毡”写深夜的失眠,侧面反映客人对使君的思念之情。 B: 虚实结合。虚写“落日”“风月”,烘托眼前“江树”“晴空”,达到景壮而情豁的效果。 C: 寓情于景。通过写辽远晴空中的雁群,表现出使君与客人分别后的孤寂怅惘。 D: 前后照应。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使感情得到升华。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A: 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B: 为:何为者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以: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头抢地耳 D: 之:要离之刺庆忌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 )【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 |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⑾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⑿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⒀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 1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只追前一名
崔鹤同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 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 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 ,更需要 。
( 1 )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
( 2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写作能力考查
十五岁的人生路,诗一般的青春梦。那过往的和未来的许多影像,曾让我笑过,哭过,感动过,盼望过,深思过,也纠结过。那些我曾看到过,听到过,想到过的一切,怎么总是在心中变成挥之不去的情愫?如:我也想当上班干部,争做志愿者;我也想登上泰山顶,重游潕阳河;我也很善良,很孝顺,不是笨孩子;我也曾后悔过,伤感过,失败过;我也同情孔乙己,怀念那人个,坚信那个理;我也……这就是真我,这就是我灵魂深处的一支支心曲。
请以“说句心里话,我也 ”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①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