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C: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即在南京发表讲话,声称“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 D: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
2、 |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在美国,电视和报纸过多地放映报道抢劫及其他犯罪活动,对其描述是如此具体入微。B: 新安装在北辰大道的路灯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显得十分壮观。 C: 林小青和同事们的关系左右逢源 , 大家都很喜欢她。 D: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四月下旬访日期间一会儿宣布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一会儿又说对钓鱼岛主权不持主场,而实际上是居心叵测 , 妄图坐收渔利。 |
3、 |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一程山水,一段故事。是谁在西湖冬日里留下断桥残雪的清幽?是谁在圆月当空时咏起“千里共婵娟”的夙愿?是谁在康桥的柔波中吹响了别离的笙箫?是谁在寂寥的雨巷里停滞了丁香般窈窕的倩影?时光荏苒,斯人已不知何处,但他们留下了为世人所赞颂的美丽。闭上眼,只觉得一股清气扑面而来。不再自怨自艾,把一缕深藏的情意,凝于笔端的绮丽,独自妖娆,兀自清逍。 A: shù yáo rǎn yìB: sù yǎo rán ài C: sù yǎo rǎn yì D: shù yáo rán ài |
4、 |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人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C: “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 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
6、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师德宣讲活动中,单老师的演讲声情并茂,惟妙惟肖 , 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B: 腊月刚至,人民公园梅花竞放,红梅白梅争奇斗艳,落英缤纷。 C: 在手工创作比赛中,王珊珊同学别有用心地创作了一件《友爱三人行》作品,荣获了第一名。 D: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只有广泛涉猎并融会贯通 , 才能学有所成。 |
7、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是一片真心,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B: 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C: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D: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演绎漩涡恭顺纷至踏来 B: 旷野襁保斡旋安营扎寨 C: 抉择绚丽屹立不修边幅 D: 墩实蛮横羁绊目眩神迷 |
9、 |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字有错误的是( ) A: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 B: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 C: 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觑:看。 D: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偌大(nuò) 滂沱(pāng) 烙印(lào) 乳臭未干(chòu) B: 惬意(qiè) 校正(xiào) 豢养(huàn) 咄咄逼人(chū) C: 蹇劣(jiǎn) 陶治(yě) 箱箧(jiá) 未雨绸缪(liáo) D: 迤逦(yī lǐ) 猗郁(yī) 山坞(wù) 脍炙人口(kuài)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教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授,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划线,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卮:酒器。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①数称述于曹操 ________ ②射徒跣来救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 3 )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 |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 1 )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 4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 5 )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文章有删节)
(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题概括回答。①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中划线词语有怎样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简要分析)
②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打断骨头连着筋”是一种怎样的牵扯?联系上下文回答)
( 3 )第四段作者写“姐姐背我治病”的内容,有什么表达作用?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 600字至 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