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啜泣(qì) 伫立(zhù) 归省(shěng) 浑身解数(xiè) B: 悲怆(chuàng) 蹒跚(pán) 汲取(xī) 众目睽睽(kuí) C: 感慨(kǎi) 诓骗(kuāng) 挑衅(xìn) 恪尽职守(kè) D: 慰藉(jí) 菜畦(qí) 蜷曲(quán) 断壁残垣(yuán) |
2、 | 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责(jié) 溺爱(nì) 解剖 暗然失色B: 瞥见(piě) 滞留(zhì) 绯红 颔首低眉 C: 文绉绉(zhōu) 椽子(chuán) 广漠 油光可鉴 D: 鬈发(quán) 锃亮(zèng) 佃户 粗枝滥造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怡然 统筹 文采藻饰 B: 宣染 寂寥 吹毛求疵 C: 惆长 旷远 浮光惊影 D: 歌摇 海啸 信手拈来 |
4、 | 对下列破折号的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表转折) B: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补充说明) C: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表强调) D: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相当于引号) |
5、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折本/折扣 桑梓/孜孜不倦 B: 诓骗/游逛 中伤/空中楼阁 C: 坍塌/糟蹋 玄虚/面面相觑 D: 调停/调和 反省/不省人事 |
6、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家眷(juàn) 撺掇(cuān duō) 篁竹(huáng) 戛然而止(jiá) B: 连翘(qiáo) 狩猎(shòu) 襁褓(qiáng) 销声匿迹(nì) C: 瞭望(liào) 拙劣(zhuó ) 棱角(léng) 暴风骤雨(zhòu) D: 拾级(shè) 缄默(jiān) 蛮横(hèng) 气喘吁吁(xū) |
7、 |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A: 法律条文 B: 美德善行 C: 圆规曲尺 D: 道德准则 |
8、 | 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一词意思更接近?( ) A: 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C: 马马虎虎 D: 谈笑风生 |
9、 | 下列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uān)禁锢(gù) 悄然(qiǎo) 殚精竭虑(dān) B: 翘首(qiáo)锃亮(zèng)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C: 遒劲 (jìn) 盎然(àng) 滞留(zhì) 潜滋暗长qián D: 差使(chā) 濒临(pín) 喧嚣(xiāo) 坦荡如砥(dǐ)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yín)带 秩(chì)序 哺(bǔ)育 鲜(xiān)为人知 B: 咳嗽(sóu) 机杼(zhú) 粗拙(zhuǒ) 大庭(tīng)广众 C: 咀嚼(jué) 震悚(sǒng) 晌(xiǎng)午 警报迭(dí)起 D: 校(jiào)补 疙瘩(da) 门槛(kǎn) 气冲斗(dǒu)牛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解】①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②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③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④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 1 )颔联通过对渡鸟、秋水的画面描写,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忧”“怜”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阅读(一)(二)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论语》六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 2 )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出现的“君、家君、尊君”。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请分别写出1个。敬辞:________ 谦辞:________ ( 3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⑤学而时习之。 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⑦吾日三省吾身。 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 ①④⑦⑧/②⑤/③⑥ C: ②⑤/③④⑥/①⑦⑧ D: ①②/⑤⑥/③④⑦⑧ ( 4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
一路有你
若风一周岁生日那天,我从各色杂物中抓住了一本《野草》,并乐呵呵地流了一大堆口水,打湿了半本书页。那时文革刚刚结束,那是父亲硕果仅存的不多的书之一。这口水着实让他心痛了很久,但父亲还是没有掩饰住内心的激动,中午破天荒地喝了两大碗劣质烧酒,一觉睡到太阳落山。
醒来后,就着微弱的油灯,父亲郑重地洗砚磨墨,用刚劲的书法在书页上写下他对儿子的第一个人生寄语。从此,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先生鲁迅的《野草》。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
先生是父亲的偶像。年轻时就被称为“才子”的父亲,性格就像先生的胡子一样刚硬。为此,他蹉跎了一生。可是,那些童稚的岁月,我并不懂得。正如不懂得父亲一样,我也并不懂得先生。彼时,那本薄薄的小册子远没有春天的乡野更能散发诱人的芬芳,也远没有我的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来得更有趣。它也就只能安静地沉睡在父亲的书箱里,除了我在没事翻箱倒柜的时候,偶尔翻出来看上一眼。
开蒙以后,终于有一次在课本上看到这熟悉的两个字:鲁迅。老师说,鲁迅是多么多么伟大的人物。我顿时惊诧了,突然想起父亲箱底那个红布包裹——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放学后,我一路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打开那个书箱,竟然发现箱子里的书,每一本上面都有先生的名字。
解开那个红布包裹时,不经意发觉,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房门口。这本书你现在还看不懂,先看这本吧,他对我说。我记得,那是先生的《呐喊》。可是,我还是得诚实地说,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有些篇目很有趣,却并没有读出老师所说的伟大来。但不管怎么说,上中学之前,我还是读完了《呐喊》,还有《彷徨》,甚至先生的一些杂文。
中学时,课本里先生的文字渐渐多了起来,有小说,有散文,还有杂文。于是,每次上到这些课文时,我就带上父亲的书,书上很多地方都有父亲的笔迹,那是父亲读书时的点评。可是,有很多地方老师的讲解和父亲的观点都不一致。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问父亲。父亲眼神复杂的看着我,说,以后你会懂。渐渐地,我开始怀疑父亲是错的。你为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总跟某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过不去?同时也开始反感鲁迅,他也总跟自己过不去,跟那个时代过不去,还因为他的文章总有那么多的意思要拿来考试。
往事沧海云烟,光阴隐没在时间里,很多年,我甚至很是欣赏苏雪林等人对先生带有人身攻击甚至谩骂性的文字,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也渐渐对父亲不恭敬起来。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亲近过它了。
那一夜,我一口气读完了先生的《野草》。那些“废驰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那个“一次次走进无物之阵,一次次举起投枪”的决绝的战士;那个“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的仁者与智者;那个透彻通脱,有着人性大悲悯,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永不妥协的先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弗洛伊德说,人的命运就是他的性格。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点理解了先生,也有一点理解了命运多舛却不屈服的父亲。
岁月呼啸而来,那些冷落先生的日子,终于逶迤而去。今天,当钱理群,林贤志,王晓明,摩罗,陈丹青,藤井省三……或者更多跟先生有关的名字和文字伴我入眠的时候;当一次次游移在梦的边缘,最终一次次清醒地穿越梦境的时候;当一次次迷茫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然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灵魂与坚守的时候;我终于懂得,生命中有一种邂逅与坚持,无法言说。可能有一种温暖,是我们生命里永远都无法抵达的。那就选择敬畏吧,你终将在恩泽与乐园中!
如今,先生已去,父亲也老。一个已过而立却还在说着童年对白,一个理想沦落在池沼无法向童年梦想交代的痴人,在这样一个夜晚,独坐惨白的灯下,写下这篇小文。恍惚中抬起头,清瘦的先生独坐昏黄的灯下,指间夹着即将燃尽的纸烟,袅袅的烟雾中,先生如夜般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穿透浩茫的人间岁月,凝视着我。那目光慈祥而温暖。而我只能选择,选择怀念一些名词,一个名字。仅此而已,或者也不仅如此。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只因一路有你,从此不再孤单。或许,这不是结束,这也是开始。
( 1 )仿照示例,梳理文本,补全横线上空缺的内容。①少年时:尘封《野草》,不懂先生与父亲。
②很多年:________。
③那一夜:________。
④再后来:迷恋《野草》,敬畏先生与父亲。
( 2 )文中出现了好几处“惨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A,B处两个“惨白”的理解。①那一个惨白(A)的夜晚,那一次机缘巧合,后来终于让我懂得:有些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只是迟些早些而已。
②终于,也是在一个灯光惨白(B)的夜晚,当我爬上床,蓦然发现枕边的书堆上安静地躺着一本《野草》,那本曾经红布包裹的《野草》,一如它静静躺在父亲的书箱里。
( 3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我们的初中教材中也有不少鲁迅的作品,请选择一两篇,结合课文内容,用凝练的语言说说鲁迅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①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一会儿,她便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拔腿跑开,这一幕被一个散步到那里的老爷爷看到,老爷爷轻声叫住他:“小朋友,别跑远了!”
②小男孩仰着头望望老头,心想: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哩!
③老爷爷指指长椅上的东西。
④小男孩歪歪头,意思是:哼,都让人拿去才好哩!
⑤老爷爷笑了。他把小男孩引到花丛中的甬道上,指着那些花跟小男孩说:“你把最美丽的一朵,找出来吧!”小男孩问:“那有什么用呢?”老爷爷说:“不是为了用。你能找吗?”小男孩就找开了,他指着一朵,快活地宣告:“那朵那朵!”老爷爷点头。两只蓝喜鹊叽喳叫着掠过花丛,升腾到大柳树上去了。老爷爷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那边湖里新来了一对野鸭。”小男孩问:“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老爷爷眯眼俯看小男孩,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老爷爷就让小男孩跟他坐到甬道的石凳上,隔着花丛,斜对着小男孩母亲打瞌睡的那张长椅。
⑥老爷爷说,他要讲些故事,不过这些故事没有什么用,也给不出什么好处。老爷爷讲了起来,小男孩开头精神不集中,可是,听着听着就入迷了。没多久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大惊失色地叫唤他。
⑦小男孩回到母亲身边,母亲不由分说拍了他脖子两下说:“晚啦晚啦,快走快走!”母亲背起提琴,小男孩背起画夹,匆匆往公园外头走去。
⑧一个多月过去。又是个星期日中午;公园附近派出所来了个报案的母亲。她一个肩膀上挎着提琴,另一个肩膀挎着画夹。她哭着报告儿子丢失的情况:带儿子上午去提琴老师那里上完课,到麦当劳吃午餐,准备休息一下,下午好去美术老师那里上课;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以前是吃完麦当劳以后到公园去休息,后来觉得公园的安全性不如快餐店,没想到快餐店里也出问题!
⑨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每星期六上午是带孩子去补习英语,下午学电脑,每到“双休日”她比上班还累,为的还不是孩子的前途?没想到孩子根本不懂得做母亲的一片苦心!
⑩她的宝贝儿子究竟哪去了?原来,他和妈妈在麦当劳坐在靠大玻璃的座位上,妈妈打盹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那回在公园里遇见的老爷爷正从窗外走过,他犹豫了一下就溜了出去,尾随着老人,一直跟着老人进了附近的居民楼,眼看他开锁进了自家的单元门。孩子在门外歪头想一想,就踮起脚尖去按门铃。门开了,老爷爷看见他大吃了一惊,他大声提出要求:“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⑪正在派出所里一筹莫展的那位母亲,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不久就在派出所里呈现了大团圆的场面。当天晚上,孩子把他记得的那些没用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惊异万分:为什么这些故事孩子会记得那么清楚?孩子熟睡后,母亲还在枕上琢磨,一时也理不清头绪,但那些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小男孩为叙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①________ |
发展 |
小男孩听老爷爷讲没用的故事 |
高潮 |
小男孩尾随进了老人的家,要听没用的故事 |
结局 |
②________ |
①老爷爷笑了。
②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
( 4 )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