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捶打 徘徊 呼朋引拌 花枝召展 B: 吝啬 端庄 各得其所 咄咄逼人 C: 烂漫 搏学 疲倦不堪 翻来复去 D: 化妆 取诀 不求甚解 喜出往外 |
2、 | 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端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友人)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友人)促膝长读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活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三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去掉)B: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避免”) C: 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将“认真思考”和“深思熟虑”对调) D: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
4、 |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B: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辨护。 C: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抱 ,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B: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不讲究韵律。 C: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D: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骆驼样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7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引领时代”到“赶上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 我们因为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所以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D: 去年以来,江西绿色农业实现新突破,2019年全省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将近98%以上, 是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B: 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倍功半。 C: 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升华。 D: 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
8、 | 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新时期的学生要学会关怀父母,这是一种美德。 B: 你下班回家,顺便采购两条鱼回来。 C: 你的心意我领了,礼轻情义重嘛,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D: 今天是母校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有关部门的领导莅临我校,表示祝贺。 |
9、 |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积伶积俐:非常伶俐 憩息:休息B: 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规矩 岑寂:寂静;寂寞 C: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融融泄泄:形容精神抖擞的样子 D: 恫吓:吓唬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 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B: 听了老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 C: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 他这个人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 , 非要弄个明白。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B: 作者得见故人的亲切之情。 C: 作者对蜀僧的钦佩之情。 D: 作者听琴时的感动、陶醉之情。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嵋”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超群。 B: 诗歌借“流水”、“余响”和“霜钟”三个典故,巧妙地将听琴的感受展现在读者 面前。 C: “客心洗流水”是说客人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正面突出了琴音的美妙无比。 D: “霜钟”与后文的“秋云”相应成趣,既点明时令是秋天,又暗示时 间已悄悄流逝。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选出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尝/射于家圃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陈康肃/公善射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释担而立 释:________ ②但微颔之 但:________ ③但手熟尔 尔:________ ④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 3 )翻译句子。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②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③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吗?”“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④于是,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
⑤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⑥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⑦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 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她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⑧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间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一样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⑨吃过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⑩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⑪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⑫小茴的脸红了。
⑬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照相师说:“我老婆,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一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⑭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免费!”
⑮小茴的脸又红了。
⑯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子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照相啦——”
( 1 )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赏析加点词语)
②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 5 )第⑬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这一情节有何作用?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拾穗的脚步
①迈着匆匆的脚步回到乡下,已是晌午时分,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味,袅袅娜娜,沁人心脾。
②路过一块田地,我忽然看见母亲还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那一刻,我忽然僵住了,站在田埂上,直愣愣地看着稻田里正在拾稻穗的母亲。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泛着金色的光芒,斑斑驳驳的,很晃人眼。母亲70多岁了,可是她却在家呆不住,她牵挂的是收割好的稻田里那些散落的稻穗。那些黄澄澄的谷粒,在她心里,就像金子般地散发着眩目的光泽,熠熠生辉。
③只见母亲挎着一只篮子,目光在地下仔细寻找着。母亲岁数大了,眼睛早已模糊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了田里,看到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穗,却一目了然,看得分外明亮。而我却看不见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看到的只是一簇簇稻茬。
④我想起小时候,每当到了稻子收割的季节,母亲就会叫我到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我兴奋地撒着欢,在稻谷飘香的稻田里四处奔跑。说是到田里拾稻穗,可是,疯了一天,却没捡回几根稻穗,多的是身上被刮破的道道血痕和泥泞。
⑤母亲拎着满满一篮子拾来的稻穗,看到这一幕,脸上总是露出一丝嗔怪和爱怜,说道:“你看看,稻穗没拾几根,身上倒刮破了这么多血痕,快让我帮你擦擦药水。”
⑥我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对母亲说道:“我怎么看不见稻田里有掉落的稻穗,您是怎么看见的?”
⑦母亲含嗔道:“你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只知道在稻田里疯跑,哪能拾到掉落的稻穗?”
⑧母亲的话,让我好生困惑:我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
⑨此时,看着母亲顶着这么烈的太阳出来拾稻穗,我心里不禁有些埋怨。稻田里散落的这几根稻穗拾它干什么?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多了,家里米缸里,又不缺这几粒谷子,呆在家里休息多好。
⑩母亲不经意地抬起头,发现我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她大声地招呼道:“孩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⑪我答道:“刚回来,正在看您拾稻穗呢!”
⑫母亲笑道:“那你下来,和我一块拾稻穗!”
⑬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由地抬头看了看天空,心里直犯嘀咕,在这么烈的太阳下拾稻穗,真是活受罪。可是,看着母亲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我犹疑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下田地里。
⑭母亲笑着说道:“孩子,我们将剩下的一半稻田走完,就回家。”
⑮母亲边说,边弯下腰,拾起一根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稻穗。
⑯母亲看着我眉头紧锁,心浮气躁的样子,说道:“孩子,不要急,拾穗的脚步不能慌乱,要将心沉下来,才能发现散落在田地里的那些稻穗,步伐总是急急躁躁,恨不得一下走到头,这哪能看到那些稻穗。”
⑰拾穗的脚步?母亲又一次说起这句话,让我心里微微一愣,恍如昨日。我不禁注意到母亲的脚步:只见母亲的脚步,始终不急不躁,有种踏实和稳健。尽管艳阳高照,口干舌燥,可母亲依然不受干扰,她的心全部沉浸在这拾穗中。如果用“心无旁骛”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⑱我跟在母亲的身后,学着母亲拾穗的脚步。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入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⑲生活中,我的脚步早已变得匆忙、慌乱起来。一直在向前奔跑,须臾不敢停留,以为美景总是在前方。当再次体会到母亲拾穗的脚步,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
⑳我缺少的不是勇往直前的勇气,缺少的是这种沉稳的脚步。从容、淡定、心态平和,才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犹疑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到田地里。
( 3 )文章第⑱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含义。( 5 )文章最后两段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作文。
题目:心痛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字数600字以上。
(注意:加强书写,使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