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嗡(wōng) 酝(niàng) (zhuó)落
B: (zhù)蓄(xù) (léng)镜 粗(guǎng)
C: 咄(duó)逼人 高(miǎo) (jiáo)悴
D: 徘(huí) (dǎo)告 竦(zhì)
2、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 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 , 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 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 , 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 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3、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 释(quán) 憬(chōng) 雕(lòu) 白驹过隙
B: 眼(shà) 刻(juān) 惊(xiàn) 半明半味
C: 溅(bèng) 亮(cēng) 杂(cáo) 瘦骨嶙峋
D: 动(xī) 益(bì) 粗(nì) 死乞白赖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颤抖 咆哮 轻举忘动 不解之缘
B: 伫立 凝眸 空空如也 争研斗艳
C: 葱茏 筹办 养遵处优 克勤克俭
D: 窥伺 剽悍 相提并论 无济于事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这部小说非常励志,情节也非常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B: 豪宅税取消后,深圳房价又开始飙升,真令人叹为观止啊。
C: 这件事情本来已经解决了,可他还在这里强聒不舍 , 真让人烦躁。
D: 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置之不理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B: 父亲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C: 新技术络绎不绝地更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D: 各地旅游部门因地制宜 , 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7、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空白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我市中心城区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B: 中日关系能否走向正常化,取决于日本政府是否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C: 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较多。
D: 在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高亢的声音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9、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
B: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 公司认真分析了上次广告活动中的失误,借鉴其他公司的做法,制定出新的策略。
C: 杨二嫂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容消瘦,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活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着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能不为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感到自豪。
10、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迫不急待 垂涎三尺 撩人心弦 虔诚
B: 怡笑大方 一泻千里 神彩焕发 憩息
C: 愀然以悲 相形见绌 悲天悯人 亵渎
D: 凶神恶煞 走头无路 若无其事 轻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间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_。(体裁)
(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千寻”形容塔高,借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立足点之高。
B: 最后两句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C: 这首诗即景说理,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 全诗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健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健(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或异二者之________ ②之南都入学舍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 3 )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 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发展)→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 2 )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划线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②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 4 )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 5 )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 1 )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这幅画作的?
( 2 )这幅画作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从哪里看出来?
( 3 )分析下面语句有怎样的特点?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喜欢的一位老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