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
2、 | 暑假里同学们读了不少艾青写的诗歌,对其人其诗有一定的探究和发现。请你根据自己的探究和发现,选择出以下关于艾青“其人其诗”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建立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 艾青之所以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是因为他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借诗“控诉、抗议”,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C: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D: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深沉、坚定,诗中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如通过“悲愤”“激怒”等词表现沉重,用“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短语来表达坚定。 |
3、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等。 B: 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C: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写,是道家的一部主要经典。 D: 《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表现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词性有变化的一项是( )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 烟笼寒水月笼纱 D: 稍稍宾客其父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是不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________________。 ①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②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③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 ④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⑤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 ⑥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 A: ①②⑤③⑥④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③⑥⑤①④② D: ①④②③⑥⑤ |
6、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7、 | 下列对课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落难王子》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要像王子那样娇贵,否则就会落难。B: 《塞翁失马》一文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C: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一共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图,按顺序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D: 《皇帝的新装》一文犀利地讽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以及大臣们的虚伪,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
8、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B: 败笔:做某件事不得其法,或泛指某件事做得不好的技巧。 C: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无与伦比。 D: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9、 |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昧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有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屈伸呼吸 B: 身亡所寄 亡羊补牢 C: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因往晓之 D: 对子骂父 丁氏对曰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给下面画线的词注音。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 2 )解释下面画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博学而笃志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4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5 )一天晚上,小明因和同学玩耍而没有完成作业,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小明不服气而与妈妈辩驳。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劝说小明。(50字左右) |
赫耳墨斯和樵夫
从前,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斧头掉进河里,他丢掉了谋生的工具,伤心地坐在岸边痛哭。赫耳墨斯正好从此经过,问明他哭的原因,很可怜他,跳进河里去捞斧头。
第一次,他捞上来一把金斧头,樵夫说不是他的;第二次,他捞上来一把银斧头,樵夫又说不是;第三次,他把樵夫的斧头捞上来,樵夫说这就是他的那把斧头,并且露出失而复得的高兴样子。赫耳墨斯看樵夫为人诚实,就把这把斧头连同那把金斧头和银斧头都给了他。
樵夫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伙伴们听。有个伙伴也想得到好处,便拿上一把斧头,去河边砍柴,没砍几下就故意把斧头丢进河里,然后坐在那里哭。不久,赫耳墨斯出现了,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回答说丢了斧头。赫耳墨斯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是不是他的。这个人立刻说是自己的。赫耳墨斯明白了他的用意,不但没有给他金斧头,就连他掉进河里的那把斧头也不管了。
( 1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意思。樵夫说这就是他的那把斧头,并且露出失而复得的高兴样子。
( 2 )文章刻画樵夫和伙伴的形象运用了什么写法?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学校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亮亮的,岸边的青石板光溜溜的。每天清晨,沿岸坐着一排排晨读的学生,朝阳照着他们在水中的影子,温暖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傍晚,孩子们在溪边散步、漫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这大山以外的世界……在我们这所条件极差的山乡中学,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
更有趣的是每年春天,沙滩上到处埋着豆子,这里一窝儿,那里一窝儿,顺着河岸足足有半里路,那是孩子们种的豆芽菜。春天“菜荒”时节,山里的中学生全是寄读,带啥吃啥,他们便在这沙滩上生产度荒的蔬菜。
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几天,沙滩上便到处冒出白胖白胖的嫩嫩的豆芽菜,一丛一丛的,使你感觉到有一种A 、一种B 、一种 C ,你心中仿佛也在萌生起一片生机。
这个时节,怕的是下雨。溪水涨起来是极快的,大雨一来,不消半个时辰,清澈温柔的小溪便会变得浑浊凶猛,会把沙滩上正在生长的豆芽菜冲走。倘是碰上这种情况,孩子们就要咽几天没有菜的饭了。
这天上午,学校组织年级语文测验,我在自己班上监考。考试刚开始不久,一股股凉风便从窗子灌进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
溪水变浑了,涨高了,再有一会儿就要冲走那些豆芽菜了。冲走了豆芽菜,孩子们就又要过苦日子。虽然他们默默地咽着无菜的饭,仍然会刻苦地读书,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福的孩子。
这时,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抬头看我。
“同学们,快去把豆芽菜扒回来。”我终于这样决定,我来不及请示学校。
孩子们去了,抢回了那些豆芽菜,顶多用了十分钟,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最后三大题都没做。是时间不够吗?
我找来班长询问原因。他说:“只有我们班去抢了豆芽菜,怕别的班同学说您放我们出去了,互相商量作了弊,考好了反而会给您添麻烦,所以好些同学故意没做完。”
“你们商量过吗?”
“没商量。”班长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是不会说谎的。
这次测验由于我们班“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重考。当我把这个消息在班上宣布时,几个女孩哭了。
我或许是个失职的监考老师,重考时学校没再派我监考。考试结果
。
领导要我介绍经验。我怎么说呢?说实在的,我只是在下大雨时让孩子们去抢回了他们的豆芽菜,他们说要为我争气,要好好学语文。这是学习委员告诉我的,这也是经验吗?
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
材料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材料二:为兴趣做一件事情,是多么不可靠。今日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日没了兴趣,束之高阁。为生活,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才不得不沉肘落膊,忍辱负重地背起工作担子,日后自有长进。----亦舒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情感。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