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畸形(qí)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B: 胡髭(zì) 黝黑(yǒu) 绺绺(liǚ) 颔首(hàn) C: 直戳(chōu) 解剖(pōu) 诱惑(yòu) 摹画(mó) D: 滞留(zhì) 桀然(càn) 庶祖母(shù) 脊背(jí) |
2、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 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根据人民的意愿,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D: 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 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 “共享充电宝”、“初心”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 , 获评2017年度十大新词语。 |
4、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然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C: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D: 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 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沉缅 脂粉奁 鸦鹊无声 廓然无累 B: 旁鹜 打牙祭 引颈受戮 红妆素裹 C: 恻隐 痒酥酥 物竟天择 诚惶诚恐 D: 鞠躬 秫秸秆 有例可援 广袤无垠 |
7、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C: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的。 D: 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
8、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 ,发现人才 ,举荐人才 ,使用人才 。 B: 如获至宝 求贤若渴 各尽其能 不拘一格 C: 不拘一格 各尽其能 求贤若渴 如获至宝 D: 各尽其能 不拘一格 如获至宝 求贤若渴 |
9、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B: 小雨推开母亲递过来的牛奶,生气地说:“烦死了,难道我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吗?” C: 小梁对老师说:“可能是您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错别字,我斗胆作了斧正。” D: 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属蜗牛的吗?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
10、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 他有才华而又谦逊,在一群夸夸其谈却无真才实学的人中鹤立鸡群 , 格外引人注目。B: 他登上山顶,感觉视野开阔,目空一切 , 心胸似乎也变得博大了。 C: 原来的老病号这次一马当先夺得了长跑第一名。奥秘何在?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种不可名状的怜惜之情涌上心头。 |
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后面小题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 1 )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 )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 1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百姓筑城,虽有少劳________ ②臣怪之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小巷深处砂锅饭
李玉
在上沙的一条小巷深处,开着一家小小的饭店。饭店很小,饭店没有名字,卷闸门拉开是厨房,推开帘子就是餐厅,小饭店只卖砂锅饭。
店主是一对夫妻,每次经过那里,都能看到女主人非常麻利的动作——煮青菜、盛例汤、下米到锅里;又或者接电话、记地址、打包……在那之前,我真的没有看过这么麻利的女子。男子总是穿一件工字型背心,肌肉很好。他在摆成三排的砂锅和放调料等杂物的桌子中间转来转去,下米、浇油、调火、出锅……偶尔慢条斯理地说几句话。男的偶尔大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女的总是浅笑,高高扬起的马尾,随着她的肢体不停地抖动。
这对30多岁的男女,第一次让我发现并肩战斗的幸福。
这天下班,又经过这家砂锅饭店,终于被里面飘出的香味给吸引了进去。餐厅很小,不超过6平方米。整齐地摆着四张桌子,每张桌子最多能容两个人同时吃饭,这真是我见到的世上最小的餐厅了。可能正因为房间小,冷气很足。刚落座,女子就端了一碗大骨花生红豆糖水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然后一转身掀了帘子闪了出去。
等了有10分钟的样子,香气扑鼻的砂锅饭端到了我的面前,最上面是沾着剁椒的四川香肠,用勺子拨开香肠,那肉香、米香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弥漫开了……
后来,有个文友从南山过来找我,经过这家小店的时候,被这砂锅饭的香气给吸引了进去。吃完后就给我打电话,“你这附近有家锅仔饭,超好吃的!特别是锅巴……不知道南山有没有……”后来,这个文友每周专来这里吃两次,他说如果不是坐车太远,他天天都想来吃……可见,味道是有多正。
让我喜欢上这家夫妻小店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饭香,还有这对男女之间配合的默契,还有他们的“浪漫”假期——每周日周一,他们会在卷闸门贴一纸通知:休息两天,多谢惠顾。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算不上浪漫。但我想,做生意的,都明白钱是赚不完的,可又有多少人舍得关门休息,给自己两天假期?
有天下午,那个南山的朋友过来吃饭,顺便到我家取我在香港帮他带的东西。而我又急着要出门去龙华,正愁着不知道如何处理时,朋友说,“你是不是可以把钥匙交给那家砂锅饭店?我取完东西之后,再把钥匙放在砂锅饭店?”我迟疑了一下,“他们那么忙,没有时间来帮我们做这些杂事的吧?”“不一定吧,我们都在那吃过那么多次了,客户不是上帝嘛!”“那我试试吧!”无奈之下,我只好揣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那家小饭店。
正在往砂锅里下米的男子,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后,放下砂锅,对我说,“没问题,你让你朋友来取钥匙就好了,对了,你朋友姓啥?”“姓张!”“好的,到时候我问他姓啥,姓张我就把钥匙给他!”男子灿烂地笑着,伸手接过了钥匙。夕阳的余晖穿过玻璃映在他的黝黑的肌肉上,闪烁着健康的光泽。
砂锅店——卷闸门拉开是厨房,推开帘子就是餐厅,小饭店只卖砂锅饭,不超过6平方米,整齐的摆着四张桌子,每张桌子最多能容两个人同时吃饭。这样的小店,并不只是上沙才有,其它区域也有。这种店是很容易被人家复制、粘贴的。但我知道有一种号称真情的招牌,谁也复制不了。小巷深处不仅飘出砂锅饭香,还飘出人情味的芳香——成为客户寄存钥匙的中转站。
( 1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砂锅饭的店面大小,有什么作用?①女子就端了一碗大骨花生红豆糖水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然后一转身掀了帘子闪了出去。
②正在往砂锅里下米的男子,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之后,立马放下砂锅。
( 3 )文章以“小巷深处砂锅饭”为题,为什么两次提到文友?阅读一下现代文,回答问题。
读书如熬粥
赵 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地铁客的风格》这篇文章,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性格及其地域文件。同样,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请你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广州风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④不得抄袭《地铁客的风格》一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