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丰顺县龙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B: 老师提议周末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纷纷表示赞同。
C: 40多年前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对于防止疟疾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D: “4·23读书节”活动中,许多专家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主席曾表示,当我们回顾雁栖湖回忆这段历史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
B: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C: 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议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在杭州成立。
D: 让未成年人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是成年人理所应尽的义务。
3、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地毯 造仿 化妆 花苞
B: 絮叨 决别 分歧 祷告
C: 桑葚 秕谷 搓捻 惨淡
D: 流淌 张杨 预警 惩诫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罗唆 水蒸汽 呕心沥血 诗性大发
B: 平添 倒记时 声名雀起 不假思索
C: 赃款 座右铭 金榜提名 自暴自弃
D: 愿景 局域网 竭泽而渔 迫不及待
5、赵阿姨发现4月话费突然增至350元,就向居所附近的营业厅查询。负责人小辛核查后发现多收了赵阿姨200元,他先向办公室程主任做了汇报,然后准备登门道歉,把多收的200元钱退还给赵阿姨。登门道歉退款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赵阿姨,实在抱歉,多收您200元钱,请收好,感谢您监督我们的工作。
B: 由于我公司工作的疏漏,导致了多收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感遗憾。
C: 赵阿姨,您反应的话费问题经程主任批示,已经弄清,现退还200元钱,并请谅解。
D: 这是退还给您的200元钱,请收好。希望以后继续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6、下列句子与“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
D: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截至15日,我省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 “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9、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B: 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吴敬梓—《范进中举》—明代
B: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当代
C: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
D: 张岱—《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

【注释】①的 :鲜明。②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1 )解释划线的字。
惟吾德 无案牍之
每移 稍为修葺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3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环境的清幽,乙文用“ ”写居室的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 4 )对甲乙两文作者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1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
( 2 )“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 3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 4 )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

父 亲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1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 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 2 )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 3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 4 )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与父母共度好时光,沐浴亲情的温暖;与朋友共度好时光,感受心灵的碰撞;与自然共度好时光,倾听花草的声音;与书本共度好时光,享受文学的魅力……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 不少于600字;(3) 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