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重庆市城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2、下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蓬(hāo) 进(pián) 上欺下(méi)
B: 夷(bǐ) 芽(péi) 尽职守(kè)
C: 然(è) 虚(xuán) 相(jiàn)
D: 取(jí) 官(páo) 根深固(dì)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尘不染 鲜为人知 正襟危坐 锋芒毕露
B: 当之无愧 头晕目炫 广袤无垠 开卷有益
C: 家谕户晓 有例可援 深恶痛疾 简明扼要
D: 随机应变 悠游自在 优胜劣汰 众说纷云
4、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是( )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
5、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屏嶂 深恶痛绝 莫名其妙
B: 祈祷 怪诞 浩浩荡荡 锋芒必露
C: 泛滥 肿胀 妇孺皆知 铤而走险
D: 元勋 愧怍 锲而不舍 鞠躬尽粹
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
B: 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 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大相径庭:形容彼此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D: 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7、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贤材人远矣 此所谓战胜朝廷
B: 属予作文以记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安陵君许寡人 宜付有司论刑赏
D: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8、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一项( )
A: 巢(kē) 拙拙逼人(duō) 笑(nì) 啬(lìn)
B: 黄(yūn) 斜(qī) 热(chén) 狭(aì)
C: 怪(chēn) 恿(sóng) 临(lì) 白鸟(guàn)
D: 干(hé) 跚(pán) 塌(tān) 谷(bǐ)
9、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 ,以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些,对精神的追求多一些,就可以 ,就可以从容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A: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多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种尘世的俗累
B: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C: 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D: 看风景的心情 沿途的风景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10、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曾被称为“万园之园”,不仅有雄伟建筑,并且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将“并且”改为“还”)
B: 2019年5月21日下午,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了国内近二十家媒体两个半小时的集体采访。(将“两个半小时”调至“近二十家媒体”之前)
C: “初始阶段的网络文学属于‘野蛮生长’,行业规范、监管、引导没有到位。(将“行业规范、监管、引导”调整为“行业引导、规范、监管”)
D: 黑龙江省林业公安局在全省林区范围内正在开展“绿卫2019”森林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现象,如果您发现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去掉“现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论语》十二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①学而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③不

( 2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B: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D: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 1 )文章以“一树一树桃花开”为题有何好处?

( 2 )作者在开头说:“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联系全文,你认为桃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品味第②段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 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

( 5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8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做人要做“正常人”

方鸿儒

①当下的网络世界几乎天天有“戾悍、怪异”之徒抛头露面。譬如今早一上网,便见有什么“高铁座霸”啦、“公式相声博士”啦,抢占“头条”,很是夺人眼球。

朱熹先生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做人”的确是门大学问。丰子恺先生赞誉他的老师弘一法师是个“十分像人的人”。“十分像人的人”,在笔者以为就是“正常人”。

③做人要做“正常人”。“正”者,“中”也。“正常人”立身处世不偏不倚,待人接物不亢不卑,言语举止不左不右。处处拿捏分寸,时时注意适度。

④“常”者,“平”也。“正常人”平平常常,像君子却又不是君子,也有七情六欲;普普通通,似大众却又胜似大众,也食人间烟火。

⑤“正常人”最可责的品质在“自知之明”。他对自己的才能才华,兴趣特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内心之所思所想,他遵循自我意愿而绝不轻易从众随俗。他认为:生命是自己的,做自己喜欢且能做的事,乃生命价值之真正所在!

⑥“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的劲松,就做一棵山谷中的小树吧!但务必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小树……成败不在于大小,只要你做最好的自己。”(美国诗人道格拉斯·马洛奇诗句)“正常人”的人生追求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而不好高鹜远,自吹自擂。

⑦世人皆好责人而非责己。在“异常人”的眼中:别人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一朵花。“正常则不然。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常人”敢于解剖自己,善于反省自己。他做人的信条是:只有敢于袒露自己心声的人,才值得信赖,也才有资格评判他人!

⑧“正常人”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顾惜自己的尊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做人的不二信仰。正常人”对人生的感悟是:生命的本质,是“时光”和“自由”。

⑨他不说假话、空话、违心话,只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正”者,“真”也。“正常人”就是“真丈夫“而非伪君子。做“真人”才有人性、人味!

⑩有种处世法叫“放弃”。“合”者,即“放弃”也。毋庸讳言,“情与钱”的矛盾在当下社会已演变为一切冲安的导火索。“金钱有价,亲情无价”。在这个“宁要雪花银,不要手足情”的社会,“正常人”重情取义而轻钱含利。珍惜亲情,戒除贪心,放弃财产,换取安宁,在“正常人”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⑪“正常人”做人行事有一定之规。“正常人”做人的底线是:有违良心的话不说,有背善心的事不做,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互联网世界舆情沸反盈天,他依然秉持一贯的清醒与理性,绝不人云亦云。他相信“世界自有其原则”,事实总归胜于雄辩,真相早晚大白于天下。

⑫明末散文家张岱以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正常人”比较随性率直,也有脾气,癖好。三五好友相聚,言语交锋间“正常人”亦可能得罪朋友,但他绝无坏友之心。⑬“正常人”是个性之人,坦荡之人,真诚之人,重情之人,理性之人,有癖之人,可交之人,是身心健康、心智健全之人!

⑭做人要做“正常人”。上梁者“正常”,下梁者自然不歪;为人父母者“正常”,孩子自然快乐健康;芸芸众生,倘若皆为“正常人”,社会自然风清气顺,一派祥和!

(选自《杂文月刊》,2018年11期)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批评网络现象起笔,用名言引出文章的论题继而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做人要做“正常人“。
B: 文中的“正常人”,是指时时处处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大众化的人。
C: 在作者看来,“正常人”就是真实的、懂得取舍的、有做人底线的最好的自己。
D: 文章结尾强调做“正常人”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2 )下列不能用来证明文章“做人要做‘正常人’”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杨荫杭做官时,一显赫军阀打了胜仗入京,一些官员和土绅联名在报纸上刊登欢迎词,并未征得杨荫杭同意就将其名字列入,他知晓后立即发报声明他并没有欢迎之意。
B: 在兰考县委书记任上,焦裕禄曾起草过一个《干部十不准》,这既是焦裕禄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为干部规定的行为“底线”。
C: 爱迪生从小爱问为什么,她的母亲耐心培养和引导,鼓励他进行科学实验,他虽然只在学校读了几年书,但却做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D: 贾平凹当年被下放农村劳动割猪草,别人松松垮垮装一筐交任务,他却对自己要求高,不让别人说自己不实在,每次装一会儿草就用脚踩一踩,好让筐里的草更瓷实。
( 3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成为文中所说的“正常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吴秀波演完《请你原谅我后》,有好友问吴秀波生命到底有何意义。他说:“有时我们从来没时间去真正了解自己,总是在看他人做了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还没有什么。我是觉得能够用幽默和自嘲的态度去看待所走过的路程,才是一种成熟的态度。这也是我对这部戏的理解,人们往往因为担心此岸或恐惧此岸而去追求彼岸,可是当我们经历一些,慢慢意识到我们无从证知到底有没有彼岸,而其实此岸何尝不是彼岸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如果需要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