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 , 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 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 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C: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 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3、 |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B: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D: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
4、 |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B: 雌虫则忙于产卵,它们用腹部末端像犁一样的产卵器挖土,然后爬进挖好的坑里。 C: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D: 金龟子身上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sǎn) 委屈(qu) 熬过(áo) B: 浓淡(nóng) 嫩芽(lèn) 水泡(pào) C: 桑树(sāng) 铺垫(pū) 背起(bèi) D: 一霎时(shà) 分歧(qí) 粼粼(lín) |
6、 | 名著积累——下列对《西游记》中几组词所涉及人物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观音院 黑缨枪 黑风洞 守山大神 ②枯松涧 火尖枪 火云洞 善财童子 ③宝象国 蘸钢刀 波月洞 奎木狼 A: ①青牛精 ②白骨精 ③玉兔精 B: ①黑熊精 ②红孩儿 ③黄袍怪 C: ①红孩儿 ②玉兔精 ③青牛精 D: ①白骨精 ②黄袍怪 ③黑熊精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②①③④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B: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D: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
9、 |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平静)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喙(鸟类和昆虫的嘴)B: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精致(精巧细致)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孪生(同一胎出生) C: 纳罕(惊奇、诧异) 应许(相许) 低回(低沉) 具体而微(整个身体都已具备了) D: 闲适(清闲安适) 泯灭(消失) 获盗匪浅(得不到多少好处) 卖弄(展示) |
10、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和煦(xù) 谀词(yú) 干瘪(biǎn) 鳞次栉比(zhì)B: 剽悍(biāo) 稽首(qǐ) 惩戒(chéng) 一抔黄土(pòu) C: 贮蓄(zhù) 潜行(qián) 祈祷(qí) 义愤填膺(yīng) D: 气氛(fēn) 哺育(pŭ) 犷野(guǎng) 叱咤风云(zhà) |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B: “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D: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 2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樵髯传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注】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尤嗜弈棋________ ②使僮奴候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 3 )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
运动——无价良药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美国一项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可能导致的死亡率(%)
【健康咨询】
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
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
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
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
2李××,女,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
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做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3徐××,男,62岁,退休工人;近期吃得多,喝得多,尿频,易疲乏无力,体重有所下降。
诊断:疑似糖尿病早期症状。
建议:①需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②加强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等,在身体无不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提高运动强度;运动时尽量不要空腹,最好饭后1小时进行。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 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 |
周一至周五 |
周六 |
周日 |
运动项目 |
每天步行15分钟 |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
打羽毛球1小时 |
时间安排 |
上下班途中 |
晚饭后40分钟后 |
早饭前 |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 1 )根据选文所表达的意思,说说能力是怎样形成的?①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________
②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________ ________
( 3 )阅读⑥段画浪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知”与“不知”并无两样?(一)“守护”,词典上解释为“看守保护”。
请以“守护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请以“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题,写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学校。②如选第一题,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