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逢,马上写一首诗送给白居易。 B: 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会,在筵席上白居易写诗相赠,作者即以此诗酬答。 C: “巴山楚水”的意思是巴地多山,楚地多水。这里泛指作者被贬谪后到过的地方。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现代人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 B: 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 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晕(yùn) 应和(hè) 窠巢(kē) 咄咄逼人(duō)B: 分歧(qí) 匿笑(nì) 静谧(mì) 花团锦簇(cù) C: 贮(zhù)蓄 粗犷(guǎng) 憔(qiáo)悴 翻来覆去(fù) D: 姊妹(zǐ) 棱(léng)镜 着落(zhuó) 淅淅沥沥(xī) |
4、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韩国发表白皮书称,如果朝鲜半岛暴发战争,美国将向韩国增派大量的军队和装备。 B: 宽松的土壤培育了创新的种子,蓬勃的发展引来了世界的关注。2017年,世界的目光将继续聚焦杭州。 C: 杭州目前有六十多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实名制,谁没分类好,谁需要罚款,看看垃圾袋上的姓名就历历在目。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手机。有不少人养成了把手机放在枕边的习惯,这会给身体带来无与伦比的伤害。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翡翠fěi 摒bǐng弃 骨ɡū朵 无边无垠yínB: 热忱chén 解剖puō 胸襟jìn 强qiánɡ聒不舍 C: 伫立zhù 挑逗tiǎo 咫尺zhǐ 争妍yán斗艳 D: 秀颀qí 陆离lù 狭隘yì 风格迥jiǒnɡ异 |
6、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B: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而寄居到外祖父家,过着悲凉凄苦的生活.每次阿廖沙挨打时,小伙子茨冈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阿廖沙非常爱他,但遗憾的是,茨冈不幸被十字架压死了。 C: 《家》中的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为尽长房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D: 《鲁滨孙漂流记》记叙了鲁滨孙为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出海航行,历尽艰险的故事。他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流落荒岛”后自己“制造粮食和面粉”,是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的歌声像蒲公英一般素美轻盈。B: 和以往的教育政策相比,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C: 达尔文碌碌终生 , 致力于揭示生命进化的秘密,最终他的《物种起源》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类的起源。 D: 一年之计在于春 , 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 |
8、 | 选择下列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 1 )苫蔽_____ A: shàn B: zhàn ( 2 )尻尾_____ A: kāo B: kào ( 3 )缀行_____ A: zhuì B: chuò ( 4 )假寐_____ A: mèi B: mì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分(fèn)外 解剖(pāo) 妖娆(náo) 麾(huī)下B: 桑梓(zǐ) 伫(zhù)立 浩瀚(hàn) 骈(pián)进 C: 颓(tuí)废 弥(mí)留 灵柩(jiù) 襁(qiǎng)褓 D: 繁衍(yǎn) 强聒(guō) 颤(chàn)动 亵(xiè)渎 |
10、 | 请选出下列调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静谧(bì) 烦燥(ào) 滞留(zhì) 断章取义(yì) B: 锃亮(cèng) 星宿(xiù) 挫折(cuō) 信手拈来(zhān) C: 驾驭(yù) 炊烟(chuī) 绯闻(fēi) 抑扬顿挫(cuò) D: 濒临(pín) 谛听(dì) 皈依(guī) 锋芒毕露(bì) |
古诗赏析 |
阅读《狼》和《聊斋志异·牧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 3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 4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来杀日本鬼子的,不是来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来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来杀鬼子的,不是来挖水渠的!”
“来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的一个立正,就吼了起来:“战壕,是俺的命!”接下来,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了一下,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来,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势,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地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来,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来,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老兵立正,就吼了起来:“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几仗打下来,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来。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一处战场遗址。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里的战场上。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来,那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的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 1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①连长第一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②连长第二次用工兵铲敲打老兵是因为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 2 )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地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地补进来。
②在爆炸声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
( 3 )请简要概括连长这个人物形象。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请以“我们在一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