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作家作品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及本学期所学的《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以小说及传记文学而著称于世。
C: 《再塑生命》一课出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若给我三天光明》,而《喂——出来》则出自日本著名科幻作家星新一之手。
D: 《马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属于同一个朝代。
2、

选出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niù) 酷(xiào) 盛气人(líng) 待(nuè)
B: 璀璨(cuǐ càn) 赠(kuì) 千山万(hè) 射(bèng)
C: 真(diì) 镶(qiàn) 长短叹(yǖ) 脂粉(lián)
D: 憔悴(qiáo cuì) 天(qióng) 海誓山(méng) 文绉绉(zōu)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qiǎo) 持(xiá) 锐不可(dāng) 笔耕不(chuò)
B: 热(chì) 轻(yíng) 首以待(qiáo) 藏污纳(gòu)
C: 吹(xǖ) 粗(cāo) 惨绝人(huán) 然长逝(cù)
D: 留(zhì) 禁(gù) 屏息声(niǎn) 精竭虑(dān)
4、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____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____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空的云朵在晚霞的映射下, ,幽悠的明艳着自己的美丽。

A: 明朗 盖 光彩夺目
B: 朗润 卧 五彩缤纷
C: 明朗 积 五彩缤纷
D: 朗润 铺 光彩夺目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喜韩少府见访

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注】①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于圃田。②梅福:汉代隐士,此处代指韩少府。③荷衣:隐者的装束。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从“忽”字起笔,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传达了出乎意料的惊喜。
B: 第二句中诗人“笑着荷衣”出门迎接远客来访,呼应了标题中的”喜”。
C: 后两句描写出村中小孩初次见到韩少府的车马欢天喜地奔走嬉戏的场面。
D: 标题中的“喜”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写出了诗人迎接友人时的喜悦心情。
6、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

A: 兔子
B: 水獭
C: 鲨鱼
7、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A: 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B: 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C: 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D: 媒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B: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是对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的改写。
C: 《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用幻想的形式揭示了宇宙的起源。
D: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 《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小玲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准备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九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寒露和霜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②发:开花。③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④不道:不是说。⑤衰病:衰老。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 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 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 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 2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又语杨曰:“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惟:只。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屋舍 俨然(________)

与外人间隔(________)

③此殊不 也(________)

迫暮 , 与老人同出(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

( 3 )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 5 )《昨梦录》中记述的“穴中村落”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简要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斑羚飞渡》片段,回答问题。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① 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② 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 1 )给文中第2段①②两个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 2 )文中开头两个“没有”的作用是什么?

( 3 )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 4 )文章结尾处“彩虹”的出现,它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

五猖会

文/鲁迅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④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⑤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⑥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⑦“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⑧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⑨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⑩“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⑪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⑬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⑭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⑮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⑯“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⑰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⑱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⑲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⑳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

链接材料一: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变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链接材料二:

据许广平(鲁迅妻子)与周海婴(鲁迅孩子)回忆,鲁迅基本上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方针。海婴喜欢拆玩具,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要大些再看,鲁迅站在海婴一边,“任凭选阅”。

——杨早(大家专栏)

链接材料三: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是理解:若不先行理解,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 1 )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除了本文的父亲,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有为人公正,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的________;有身材高大,眼球白多黑少,追求自由而终归无法实现理想的同乡________;有大字不识,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的________。(填人名)。
( 2 )一场五猖会,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阅读文章,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________ →________→扫兴→着急→ ________

( 3 )“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轻重缓急的语气里。”

①《五猖会》一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句话。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第一句:“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选________

第三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我选________

A.激动欢快 B.平静严肃 C.冷静沉着 D.赞许欣慰

②在朗读父亲所说的“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________”一词上,原因是________。

( 4 )“修辞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5 )在《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上,有两位同学对文中1—4段“迎神赛会”这一片段看法不同,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本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大半篇幅去谈迎神赛会,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删去。

乙:“迎神赛会”这部分内容看似无用,其实在全文起着重要作用。因为________。

( 6 )《五猖会》的背后是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请你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他的儿童教育观是否有值得你父母学习的地方?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拥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本学期我们读了《西游记》《猎人笔记》《镜花缘》等充满神奇想象力的作品,你一定也被深深的吸引了。回顾名著中具有神奇想象力的故事,为同学讲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创编一个具有神奇想象力的故事。

要求:①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②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细节。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字数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