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邢台市巨鹿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_____________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 ③①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裸(lù) 循规蹈(jǔ) 寥若辰星 (zhèng)结
B: (xiào)母 向(yú)而泣 饮鸠止渴 债(quàn)
C: (yīn)蔽 笑容可(jū) 汗流浃背 (bēn)赴
D: (ān)熟 百花争(yàn) 度过难关 蓬(hāo)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常常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 广西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的做法是抢抓机遇、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
C: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标志,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打造利益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
D: 我们一进展览馆,看到的第一眼就是一幅古老的宇航图,令人震撼不已。
5、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 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 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 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 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 坦荡如抵 崭露头脚 弄巧成拙
B: 讳疾忌医 义愤填膺 贻笑大方 心有余悸
C: 契而不舍 假山池沼 妇儒皆知 晴天霹雳
D: 顽皮狡黠 芳草凄凄 潸然泪下 悄怆幽隧
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首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C: 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 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哪怕是孩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 春天到了,公园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在明媚的春光里漫步。
D: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由衷 推崇 密匝匝 长途跋涉 锐不可挡
B: 躁热 洗涤 懒洋洋 正襟危坐 不折不挠
C: 蒙昧 琐屑 黑黝黝 因地制宜 和颜悦色
D: 斟酌 鄙视 热乎乎 交头结耳 屏息敛声
10、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李清照,号青莲居士,宋代女词人。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醉翁亭记》。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

( 1 )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
B: (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
C: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 (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 2 )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 (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
C: (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
D: (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德馨 (只)
B: 可以素琴 (协调)
C: 阅金经 (指佛经)
D: 无丝竹之耳 (使……乱,扰乱)
( 2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当今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沃夫卡和祖母

阿·阿克谢诺娃[前苏联]

原先沃夫卡和他的父母住在北部的摩尔曼斯克。三年前,他母亲不幸病逝。他父亲是位船长,经常出海,无法关照他,好心的邻居把小沃夫卡接到自己家里住。后来,父亲决定把他送到乡下祖母那里去度假。

开始,他并不太喜欢祖母。沃夫卡已习惯于所有亲朋好友都娇宠他,可这位祖母却并不溺爱他。

就在第一天,沃夫卡扭伤了脚,疼得他号啕大哭了好久。但祖母却平静地说:“别哭啦!你又不是小孩子!”说完,就让他去商店买面包。沃夫卡只得去了。

他把面包买回来,往桌上一扔,说道:“给你面包。”

“你这是干什么,怎么这样说话?”祖母生气地说。

沃夫卡也不答话,扭头就去睡觉。他嘴上说不想吃饭了,心里却在想,祖母肯定会来问他,并会逼着他去吃晚饭。但祖母什么也没问,也没叫他去吃晚饭。早晨起来,沃夫卡还得打水,买面包,然后到地里帮祖母干活。沃夫卡对这一切老大不痛快。有一次,他对祖母说:“您写信让父亲来接我回去吧!”

没关系,你会习惯的。”祖母答道。

“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我父亲。我为什么整天干活?我现在是放假,我应该休息,可我却整天干活。”

“别人都在干活嘛,你又不是小孩子。

“可我才上二年级!我不过才9岁。”

“所以我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我9岁的时候,早就下地劳动了。”

但沃夫卡还是赌气不再好好干活了。他想,如果他干得很糟,祖母也就不会再让他干了。有一天,他没去商店,晚上祖母说:“今天我们不吃晚饭了。因为没有面包吃。”结果沃夫卡只得饿着肚子去睡觉。当祖母明白过来后对他说:“这是无济于事的,你还要住在这里,而且也会喜欢上你的祖母。”

沃夫卡生气地瞪着她,一句话也没说。

有一天,沃夫卡跟他的好朋友维佳谈起了他的祖母。可维佳却对他说:“你还不了解她,她可是个无所不能的人。村里的人谁都非常敬爱她。她懂很多,甚至还会治病。我们有个邻居有一次头疼得很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而你的祖母很快就用草药把他治好了。

“她还会干什么?”沃夫卡兴致勃勃地问道。

“什么都会,”维佳答道,“她能识别所有的草木,她还特别善于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倒是,”沃夫卡说,“她总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有一次,沃夫卡和祖母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祖母在森林里如入家门: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树木都成了她的老相识。祖母告诉沃夫卡各种各样的小草:瞧,这棵小草专治头痛病,那棵小草专治心脏病。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沃夫卡问。

“我在乡下住了一辈子,我的母亲特别熟悉这些草木,是她告诉我的。”

“奶奶,那你是怎么把那个人的病治好的?”沃夫卡决心问个明白。

“什么人?”

“你们村上的,他头疼得很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

“我已经记不得了,”祖母说,“怎么治好的?你看到了吧,我知道头疼时吃那种草药管用。”

“那吃药为什么不管用呢?”

“因为他并不相信他能康复。”

“那他相信你吗?”

“是的,我把草药给他并告诉他,过三天就会好的。重要的是他信任我。”

现在,沃夫卡已经喜欢上了祖母,他决心也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现在,祖母让他干什么,他都乐意去干。他喜欢祖母不像小孩子那样娇惯他。

几天过去了。从摩尔曼斯克拍来一封电报,祖母看了电报说:“嘿,这下你该高兴了!”

“父亲要走吗?”

“不是父亲要走,而是你要走。”

“为什么?”沃夫卡问道。

“因为你父亲希望你回去。“

“那剩你一个人怎么办?”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到我这儿来;如果不愿意,就说明你祖母不怎么样。”

沃夫卡想对祖母说,他非常爱她,但什么也没说出来。他站在那儿,泪水夺眶而出。

( 1 )“没关系,你会习惯的”,小说中祖母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我不会娇惯你的
B: 我不在意你怎么跟你父亲说
C: 我不在乎你爱不爱我
D: 你会改变的
( 2 )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他把面包买回来,往桌上一扔,说道:“给你面包。”

②祖母在森林里如入家门: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树木都成了她的老相识。

( 3 )小说写沃夫卡跟他的好朋友维佳谈话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 4 )小说的主人公是沃夫卡还是祖母?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1 )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愉悦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 2 )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

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 3 )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4 )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 5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每次回想,都会给我们感动和温暖,请以“落满阳光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得篡改题目;⑤书写工整、清秀,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