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浮梁县西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guān)冕 佝(lóu) (jiān)不容发
B: (kè)守 (zhēn)言 腐草为(yíng)
C: 恣(suī) 拮(jù) 不(xǐng)人事
D: (huàn)养 (háng)货 面面相(qù)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 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 , 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 , 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C: 篮子里有番茄和黄瓜、豆芽等。
D: 我们的刊物虽“小”,但要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品牌”。
4、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信才没到一会儿,上面的邮票就不胫而走了。
B: 他从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变成一个自私、残忍的犯罪分子,这真叫人痛心疾首。
C: 我们班级倾巢出动,到居民区打扫卫生。
D: 他整天忙于筹集资金、改建厂房、更新设备,简直是目不暇接了。
5、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 )
A: 雨果
B: 拜论
C: 雪莱
D: 普斯金
6、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 , 未能远谋
B: 遂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C: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D: 斟酌损 , 进尽忠言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wú 眼kuàng 静tián 马鸣风xiāo
B: 裂guī 暗huì 追然而止jiá
C: 沙掇cuān 杂rǒng 天衣无fèng
D: 默jiān 枯zào 怅wǎng 人情故shì
8、同学们参观完展览后感触颇深,纷纷写下感言,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故宫是一本书,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书里的序言。从展览出来,走在故宫中,真正用脚步丈量,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紫禁城600年的魅力。
B: 从皇宫到博物馆,说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转变,但这其中有很多故事,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分不开。据说开放后,北京城可谓十室九空,无数市民涌向故宫,想瞧一瞧曾经望尘莫及的皇家禁地。
C: 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寥寥无几,这一次在西雁翅楼展厅看到的绘画图册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
D: 经历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修复和不断创新,已经600岁高龄的故宫仿佛实现了“逆生长”,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更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9、《董西厢》属于( )
A: 杂剧
B: 散曲
C: 说唱
D: 话本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B: 这位国会议员最擅长在公众集会上驳倒诘难他的人。
C: 危急关头,他爆发出歇斯底里的力量,才死里逃生。
D: 老师的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 点燃起智慧火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B: “俗子胸襟谁识我”运用反问修辞,强调了自己不被“俗子”理解的处境以及知音难觅的无奈与苦闷。
C: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因不被丈夫理解,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D: 全词塑造了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不愿为女子身份束缚,情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也要奋发做出一番事业的女英雄的形象。
( 2 )请简要赏析词中加线的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吴敏树《书谢御史》,完成下题。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①莫敢 ________

②命卒下奴 ________

③汝敢我! ________

他事削其籍以归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 3 )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捅旁直起伛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碟:“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于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于,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抖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捡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施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检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_____。

( 2 )选择一个角度 , 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激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3 )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4 )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阅读选文,完成题下列各题。

最后一位顾客

蔚新敏

盛夏的傍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店铺。终于到了下班时间,我收拾停当,卷帘门拉下来的时候,门还没锁好,心已经飞到家,想家里凉凉快快的。

②感觉身后来了一个人。没听到脚步声,也没有听到说话的声音。

③回过头,是一个男孩,十五六岁吧,个子高高的,国字脸,平头,眉清目秀。

④我问:“你是要买东西吗?”这男孩没说话,但是,他分明是听到了我说话,也分明是听懂了我说话。他用力的点了点头,眼睛看着我,目光是期待。

⑤“下班了,关门了,明天再买吧”。

⑥平常的时候,最怕是关门的时候来顾客,关好的门,是不想再开。

⑦这个男孩,没说话,表情霎时落寞,像是失望的孩子,没有得到一场期待中的考试。

⑧我心里有点为难,思忖,是不是给他开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手松了,唰的一下,卷帘门自己开了。

⑨当大玻璃门也打开的时候,心里还是惶惶。问他买什么,他没说话,眼睛看着电脑,看着电脑后面的插排,用手指了指,抬头,眉毛也挑了一下,大概意思是,就买那插排吧。

⑩我心里好后悔,这个顾客是个哑巴。

⑪曾经听人说过一个事,是真事。也是在天微黑、要下班的时候,一个顾客,进了一个店,要买个锤子,于是店主就去给他取,锤子递过去,那人就用还带着店主体温的锤头,朝这店主砸去,一场惨烈的血案发生了。后来,破案了,作案的是个哑巴。

⑫我惶然。只期待他早点买完离开。于是,用手势比划着,问他,插排要多大功率的?

⑬他看着我,又四周看看,摇了摇头,一阵茫然。我心一阵发紧。不知道他找什么,也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

⑭突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桌子上的笔。给他找了张纸,看他写。“插排,空调。”

⑮明白了,他是要空调插排。插排递给他的时候,他笑了。

⑯在我收他钱的时候,他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今晚,我妈就不会热了”。

⑰他看到我在看那纸条,又笑了。他咧嘴笑的样子,像是个考试得了满分的孩子。

⑱一股暖暖的感觉,涌上了我心头。

⑲待我锁好抽屉,关好玻璃门,他还没有走。我心里又疑惑。他指指那已经伸缩到顶部的卷帘门,然后,一踮脚,一伸手,卷帘门就拉下来了。

⑳那哗哗卷下来的声音,煞是好听。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阅读第⑨—⑳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玻璃门重新打开

A

B

卷帘门再次拉下

“我“的内心变化

C

后悔

疑惑

D


( 2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3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男孩怎样的心理?
( 4 )选文第⑪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变得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变得平静……

请以“我生活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力,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