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辨别 关健词 通宵达旦B: 拮据 取缔 赤裸裸 险象叠生 C: 陷阱 促销 中轴线 因地制宜 D: 沉湎 蓝球 练习簿 莫衷一是 |
2、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一定要正襟危坐 , 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3、 | “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脱笼之鹄 B: 郊田之外 C: 当世之事 D: 未之知也 |
4、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 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一气”指声气相通,志趣和性格相投合。)B: 等死,死国可乎?(“死国”指为国事而死。)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折断腰。表现出一代代英雄的激烈斗争和相继崛起。) D: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是“定将,一定会”的意思,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
5、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而生活。 B: 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C: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D: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
6、 | 下面文学文化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吉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天净秋思》这首元曲采取寓情于景的写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愁思。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和杜甫称为“李杜”。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言辞,用于自称,例如称呼自己为“鄙人”。尊称是指含尊敬口吻的用语,表示尊敬,一般对人,例如称呼别人的父亲为“家君”。 |
7、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将近半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B: 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D: 治理雾霾无捷径可走,无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
8、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
9、 | 下列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北大教授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 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 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少年儿童书写着。用他的话表述是,“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 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使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 ”。 A: 表达 弘扬 静谧 情趣 B: 表达 弘扬 静穆 情趣 C: 表现 发扬 静穆 情绪 D: 表现 发扬 静谧 情绪 |
10、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判断: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B: 近日,《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各地群众喜迎十九大》的文章。判断:这句话的标点符合使用完全正确。 C: 小草、精神、能够、姊妹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名词。 D: 惠赠、令郎、贤弟、奉劝 判断:这四个词都是敬辞。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鲁提辖把镇关西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 2 )作者写“拳打镇关西”用了三个比喻句,指出三个句子各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3 )“拳打镇关西”表现了鲁提辖怎样的性格特征?( 4 )“拳打镇关西”时,鲁提辖是说一句,打一拳。作者用了“道”、“骂”、“喝”三个动词,请问这三个动词前后能否互换?为什么?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题。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 1 )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两件事。( 2 )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 )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到的泥人张和祖父都是俗世奇人,请说说以下两句话都运用了怎样共同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并选取一句进行赏析。①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②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 4 )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5 )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为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物质加工到100纳米以下尺寸时,由于纳米粒子存在巨大的比表面积,由纳米粒子构成的材料,往往产生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超常规特性。如不导电的物质出现了导电性,非磁性物质出现了磁性,不透明的物质变成透明物质,脆性材料物质变成有弹性的物质等。这些现象被学术界定义为“纳米效应”。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衣——在化纤制品和纺织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用这种材料做的衣服既漂亮又保健康,可称为“绿色”服装。化纤布挺括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不会摩擦而生电。
食——用了纳米材料,冰箱就可以抗菌。用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成清水,完全能够饮用。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于健康。
住——纳米技术的运用,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10倍。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根本不用擦。含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
行——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标。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发动部件的理想材料,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纳米卫星可以随时向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帮助其安全驾驶。
大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使我受益匪浅
要求:
(1)横线上要求填的是一本书的书名或是一篇文章的篇名,要写的是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文中的“我”必须是考生自己;
(2)不仅要写出书名或文章名,还要写出作者的姓名或者笔名来;
(3)要具体写出书中或文章中的哪个或哪些地方使你受到什么教益,切不可只作空泛概括的介绍;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不少于 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