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妒jì 结dì 歌lí 周到如砥
B: 气(dáo) 慰jiè 狡xiá 声色俱厉
C: 热zhì 护bì 针jiǔ 遍稽群集
D: 视chēn 别jué 天nài 闲情逸至
2、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目前,八桂大地上一场“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的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B: “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叱咤风云的太空公开课。
C: 中国女排聘请家喻户晓的郎平担任主教练,目的是使这支劲旅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D: 调查数据显示,南宁市样本学校小学生的近视率高达25%,这真是触目惊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0月22日,环“广西”自行车赛“骑”进桂林,热情的市民歇斯底里地为选手呐喊加油。
B: 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C: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 , 赢得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D: 传播与交流是保持中国戏曲活力的不二法门
4、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脸(xiá) 一丝不(gǒu)
B: 开(tuò) 利(xī) 梦以求(mèi)
C: 胆(què) 贪(lán) 莫一是(zhōng)
D: 挑(xìn) 宽(shù) 为人知(xiān)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网站平台对于出售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作用”)
B: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荣获”改为“评为”)。
C: 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与“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互换位置)
D: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6、

下列表述与原著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公主扇得悠悠荡荡,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B: 《洞中历险》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面临困境时,蓓姬害怕到了极点,汤姆则沉着勇敢,他尽力安慰蓓姬。
C: 《智取生辰纲》中,林冲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7、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然而,鸳鸯并非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恩爱情深,生死与共。

②但在生育子女后,它们便分道扬镳,养育重任全由雌鸳鸯承担。

③鸳鸯在中国是恩爱的象征,常被称作“多情鸟”,人们惊羡于它们雌雄成双,形影不离。

④诗中的鸳鸯,象征焦、刘二人爱情永久不渝。

⑤研究发现,雌雄鸳鸯在热恋期限间的确情深意长。

⑥汉代名诗《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一更。”

A: ⑤②③①⑥④
B: ⑤②⑥④③①
C: ③⑥④①⑤②
D: ⑥④③①⑤②
8、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棠花花姿潇洒 , 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B: 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C: 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9、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D: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使互联网向更宽的领地扩展,两者相辅相成 , 形成良性循环。
B: 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 , 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而这,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C: 我年近八十,行将就木 , 但还想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D: 綦江人都懂礼貌守文明,一进入图书馆都立即销声匿迹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1-2题。

行 路 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 ”、“________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清冽(格外)
B: 潭中鱼可百头(表示约数)
C: 往来忽(静悄悄的样子)
D: 悄怆幽邃(忧伤)
( 2 )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不可知其源
D: 四面竹树环合
( 3 )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重点写小石潭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 第二段文字将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着描写,表现了鱼的活泼可爱和小石潭周围景色的秀丽。
C: 第三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两岸的样子,生动形象。
D: 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情景交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的哈问题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年3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 1 )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 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 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 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 2 )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 3 )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4 )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陈寿《隆中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时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③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用数千字记叙描写“三顾”的具体过程,这数千字中大量的笔墨是写刘备在探访诸葛亮的过程中,不停地遇到诸葛亮的朋友亲戚,并误将他们当做诸葛亮本人。)——罗贯中《三国演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我的老屋我的娘

我家的老屋是20世纪60年代娘过门后和爹一起和泥排坯,一砖一瓦益起来的。实际上,老屋除了梁头下蓝砖砌成的柱子外全是土坯,再没有多余的砖瓦。小时候,我总不想让同学来我家,怕别人笑话我家里穷,还住着土坯房。记得有一次下大雨,雨水冲掉了墙皮,露出了梁头下的砖栋,我兴奋地邀请同学来家里,想让他们知道我家的房子也是有砖的。

我出生在老屋的土炕上,从那时起直到上小学三年级,我都睡在那里。那个大土炕足足有3米多宽,除了已经成家的大哥、二哥,爹、娘、大姐、二姐、三哥、三姐还有我,一家七口人都挤在那个炕头上,就像住大车店一样睡通铺,脚对脚地躺在炕的两头,身上盖着被我踹烂了的大被子。调皮的我总是喜欢从里子上的破洞钻进被子里,在里面翻筋斗,跟哥哥姐姐捉迷藏,直到娘训斥着把我赶出来。

小时候娘经常跟我说,算命的告诉她,我是石榴木命,根扎在绣楼底下,长大了一定会娶一个像穆桂英一样的大小姐。这不禁让我既充满憧憬又满是困惑:自己这么好的命,为啥还要睡在这土坯盖的房子里,睡在这土坯垒的炕头上?现在才知道,在这个老屋子里住的10年,是我和娘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每天晚上,娘都凑着黄豆粒大小、闪烁跳动的油灯,一边缝补着全家人的衣服,一边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和做人的道理。这间老屋、这个老炕,就是我的启蒙学堂。

爹当时在钻井队当工人,地里的耕种、家里的吃穿,都由娘一个人操持。住在老屋的日子是娘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三年自然灾害,给本就贫穷的家庭带来了难挨的饥荒。娘怀里揣着大姐,手里拉着两个哥哥,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年幼懂事的两个哥哥为了不让娘为难,自己挨家挨户鼓门乞讨。寒风中,幼子那一声声哀求,令娘几度凝噎。这一幕,也成为要强的娘亲一辈子都不愿回忆的片段。20世纪70年代,为了给两个哥哥娶上娩妇,娘又一次跟参一起起早贪黑,和泥摔坯,一口气益起了两座表砖房。80年代,本以为日子会好起来,谁知大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击垮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为了给儿子看病,娘向亲威朋友借遍了钱,还卖掉了她珍藏了30年的嫁妆——她的母亲为她精心打制的银饰…

也正是为了还债,一家人又在土坯房中挤了10年,这间老屋在风雨中坚挺到90年代,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老屋拆掉后不久,我就不住在家里,开始给生产队看机井,一个人住在离村子几里外的机井房。哥哥姐姐也都陆续结婚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只有退休在家的爹与娘相濡以沫,互相陪伴。

几年前,爹离开了我们。哥哥姐姐都盖了新房子,他们劝娘离开老宅子和他们一起生活,免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但是,执拗的娘亲说什么也不离开,依然坚守在老屋里,只因这里曾有她亲手筑的爱巢,这里曾是她的孩子温暖的梦乡……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17年,在北京这个大都市有了温馨的小家,然而每次回到老家,看着满头白发的娘亲,仍会想起小时候那间老屋,总会怀念在老屋住着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步履已经蹒跚却还在为我忙里忙外的娘亲啊,您多么像我生命的老屋,斑驳而又结实,沧桑而又坚毅,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觉。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白天扑棱着翅膀去觅食,飞得再高再远也忘不了归途。天黑了,雨来了,我便会飞回您的怀抱,钻进了为我筑的巢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围绕在您的身旁。

(选自《光明日报》)

( 1 )文章主要写“我的娘”,但为什么要多次提及“我的老屋”?
( 2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的一只小燕子,白天扑棱着翅膀去觅食,飞得再高再远也忘不了归途。

( 3 )“我”为什么“总会怀念在老屋住着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
( 4 )作者笔下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了包利民的这篇文章,或许你内心会涌出莫名的感动。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间,就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感动你,影响你。关于“感动”,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说真话,抒真情,叙事要完整,注重细节描写。(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或套用别人的文章。(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