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 《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几串噼里啪啦的鞭炮,窗外春寒料峭 , 屋内暖意融融,一整年打拼的疲惫能在这一瞬被治愈。 B: 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 一块巨型电子屏幕上缓缓铺陈开来的《清明上河图》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D: 汪曾祺的出版热潮至今络绎不绝 , 全集出版只是这个热潮的一部分。 | ||||||||||||
3、 | 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种句式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明前边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说“单是”后边的内容。 B: 表明前边的内容是次要的,后边的内容是主要的。 C: 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边的点到为止,后边的详写。 D: 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无穷乐趣。 |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撼 刹那 再接再厉 花团锦簇B: 枯躁 潦草 一泻千里 浮想联翩 C: 戳穿 竣工 人头攒动 顶礼莫拜 D: 窥视 松驰 目不暇接 不可名状 | ||||||||||||
5、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A: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 无耻(chǐ) B: 蛮横(hénɡ) 赋予(yǔ) 挑拨(tiǎo) 恐怖(bù) C: 鼓掌(zhǎnɡ) 政协(xié) 黎明(lí) 离间(jiàn) D: 疯狂(fēnɡ) 无限(xiàn) 毁灭(huǐ) 捶击(chuí) | ||||||||||||
6、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林藤萝阳台枣核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 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聚族而居炉火纯青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解说:该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 ||||||||||||
7、 | 下列表格依次列了三个汉字的古文字字形及其本义。下列选项对这三个汉字所属造字法的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指事 ②象形 ③指事 B: ①会意 ②会意 ③象形 C: ①会意 ②指事 ③象形 D: ①指事 ②会意 ③象形 | ||||||||||||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优秀的散文作品能给人启示。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也要好好儿活;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启示我们不屈不挠地奋斗,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B: 夸张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一-种方法。如《蒲柳人家》中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令人印象深刻。 C: 经典作品常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景,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借醉翁亭的秀丽之景,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 剧本的舞台说明,能体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如《天下第一楼》中“感觉不适”“强打精神”表现了卢孟实的事业心强;《枣儿》中老人“捏捏男孩的脸”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喜爱。 |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qiǎng)褓 枭(xiāo)鸟 一代天娇(jiāo) B: 萌(yìn)庇 虬(qiú)枝 引颈受戳(lù) C: 沉湎(miǎn) 臆(yì)测 相濡(rú)以沫 D: 希冀(jì) 倒坍(tā) 一泄(xiè)千里 | ||||||||||||
10、 | 下列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拂晓(fú) 荒谬(miào) 锐不可当(dāng) 张惶失措(huáng)B: 诘问(jié) 愧怍(zuò) 长途跋涉(pá) 穷愁缭倒(liáo) C: 繁衍(yǎn) 归咎(jiù) 风雪载途(zài) 重峦叠嶂(zhàng) D: 殷红(yīn) 两栖(qī) 消声匿迹(nì) 惟妙惟肖(xiào)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李觏①(宋)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③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④。 (注释)①絜:同“洁”。②庑:泛指房屋。③不肖:不贤,没出息。④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听信赵高邪说,参与废长立幼。后为赵高所忌,惨遭腰斩灭族。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________ ②度楚王不足事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A: 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没有才能,那是由环境造成的。B: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好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C: 一个人品行是否高尚,就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D: 一个有才能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品行低劣,那都是由环境造成的。 ( 3 )有人认为,李斯年轻时就一心想当“仓中鼠”。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理由。 |
如果
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提包挂着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的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慌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你记得要还给我啊。”
我低头读报。
台北飞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的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背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有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它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坠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他垂垂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制的想起自己父亲。
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我会我会做什么?
我会我会陪他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级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的听他讲,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水”?“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着台湾?坐什么船?船叫什么名字?几吨的船?
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得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再之前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的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她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说:“爸爸,你到家了。”
“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有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本文有删减)
( 1 )品读文中划线语句,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①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 , 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②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它连根拔起 , 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
( 2 )作者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为何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请说明理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枫叶礼赞
孟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艮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 1 )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2 )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