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海口市长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了冬天,雪乡壮观的雪景则更是无与伦比
B: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C: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这几位大学毕业生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
D: 那个老顾客眉飞色舞地讲得津津有味 , 众人都笑了。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乌镇,有着逼仄悠远的小巷,清澈绵延绵长的河水。走进乌镇,就是走进了云水之乡。
B: 今年以来,市文化局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规范文化市场为主要目标,加大了文化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
C: 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 , 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万物的心灵交流。
D: 杭州大井巷有五眼古井,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老杭州几乎无人不晓。在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因这几口井而相得益彰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 丰富 自强不息 财富
B: 富裕 坚强不屈 财富
C: 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 丰富 坚强不屈 财宝
4、

下列各选项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
B: 他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怕报复,他那坦荡如砥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C: 那老头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D: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臆测 穿带 深宵 饥肠辘辘
B: 暇疵 装潢 魄势 悬崖绝壁
C: 坦荡 景致 翘首 浊流宛转
D: 恫吓 字贴 蚱蜢 警报迭起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__。

A: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 配合 布局 层次 映衬
C: 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D: 配合 布局 映衬 层次
7、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勇敢指证杀人犯。
D: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杨志。
8、

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句中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为何若人/为与此同类
B: 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王矣
C: 请说之/公输盘不说
D: 遂使戎狄乘隙/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10、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道德讲堂”增加了与会者发言环节,每位发言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左右。
B: 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
D: 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的景色。

(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经典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矣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④即刮目相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

杨绛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⑪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⑫他只说:“我不吃。”

⑬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⑭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⑮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⑯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⑰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⑱“早埋了。”

⑲“呀,他什么时候……”

⑳“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㉑我没再多问。

㉒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1 )简要概括文章①-④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 3 )你认为文中的“老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作者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请你简要分析。
灯笼可以照明,灯笼法可以指导我们的写作。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写文章有三法,简称之:黑箱、灯笼和灯塔。

②“黑箱法”是科技术语。我们平时从事某项工作,不必知其所以然,只了解它的结果就够了。如开汽车不一定要知道汽车的全部构造及生产过程,品酒员不一定会酿酒。写文章也是这样,作者并不一定懂得多少文章作法,只是看得多了,心里又有话要说,发而为文。

③“灯笼法”是指手中有个灯笼照明,不完全摸黑走路。作者确实研究过语法、修辞、文体,懂得一些为文的技巧和规律,知道文章的风格类别。比如,读鲁迅“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便知道这是倒装,以加强语势。以后写文章就不只是照着样子写,而是有一个灯笼照路。

④“灯塔法”不只要求懂一点文章写作知识,而且要对文学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也都熟悉,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涉猎,古今中外都有研究。这样就不是手握灯笼只照眼前,而是四野八荒了了在目,尽可纵横驰骋。文章要做到这种程度算是最高品位了。

⑤如果把“黑箱法”写出来的文章比作是一棵没有根,或根须很浅的树,用“灯笼法”写出的文章便是只有主根而侧根不多的树,而用“灯塔法”作出的文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这种巨木才经得起历史的风雨,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要扎下深深的生活的根须才能培植起自己文章的大树;要架起高高的知识的灯塔,才能使文章之舟冲出死寂的港湾,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 1 )第③段中划线的“灯笼”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
( 2 )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的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 代替;④不得抄袭。
(1)题目:勇气
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避而死亡。”
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 请以“勇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①有位名人说过:“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②每个人的前方,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有倒掉鞋子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
③也许长途跋涉,远方的高山依然遥远,但还是要去抓住生命的每一瞬间,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生命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