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江苏省泗阳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近代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道:“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这里的司马温公就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B: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都德的《最后一课》,都表达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 范仲淹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用到“燕然勒功”的典故,意思是把记功的文字刻在石上,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如“吾”“孤”“君”是自称;“卿”“大兄”“鄙人”等是他称。
2、对《骆驼祥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上海人
B: 以祥子卖车又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C: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是被强盗抢走的
D: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3、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字。
( 1 )秦王________然怒( )
A: 怫
B: 拂
( 2 )寡人_________矣( )
A: 谕
B: 喻
4、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B: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新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C: 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D: 消息一般有“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六个要素。
5、下面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并从不同角度描绘“人间的四月天”的灿烂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你”的爱之深和情之切。
B: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中“点亮”一词,运用通感,从听觉到视觉,本是无形的风却被“笑响”点亮,突出了笑声的清脆、悦耳。
C: 诗中用“鹅黄”“绿”来形容“你”的鲜嫩,用“白莲”突出“你”对神圣洁净的向往。
D: 最后一节与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遥相呼应,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爱的赞颂”这一主题。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公交车上是否必须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一个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致重蹈覆辙
C: 外国人形象地把“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我们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事物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D: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果展为观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香港风貌和未来蓝图。
7、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人民公园,花红柳绿,满眼的珠光宝气 , 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
B: 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C: 读书的确是个不折不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地狱舨的历练,你才能脱胎换骨,取得一片新天地。
D: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 引人注目。
8、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A: 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 “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皮可爱的特点。
B: 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 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 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9、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 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 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 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是全文的主旨。
B: 《大雁归来》运用了大量清新灵动的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C: 文中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了全文。
D: 《大雁归来》侧重在介绍知识而不在抒发情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 2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重约刘廷式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中数年,延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延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以文而美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契阔:高合,聚散,偏指高散。②瞽(gǔ);瞎,眼睛失明。③坐小谴:坐,因。指因过错当小有贬谪。④阔略;寬恕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敢士大夫________

与成婚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 3 )刘廷式重约使我们想到了也有个人因无书而借书抄书,“不敢稍逾约”还书的经历,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及课文的题目。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公交车上

旸子

①中秋节,一个民工满心欢喜地来到火车站,接从老家来探亲的妻儿。

②这是他的妻儿第一次来广州探亲,一家三口终于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他们上了开往工地的公交车。女人随身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被褥,有锅碗瓢盆。男孩的手里还提着装有一只雪白兔子的笼子。

③可是他们刚把东西弄上车,就遭到司机的斥骂:“带这么多东西,中途的旅客怎么上车?你们以为这是乡下的运货站吗?补三张票吧!”三张票就是30元,而这些破破烂烂的家当一共也值不了几个钱。见民工犹豫,司机不耐烦了:“想什么想?不行就下车!”司机眼神里的轻蔑和奚落,让他无地自容。此时此刻,他不想让这样的眼神也落在他妻儿身上。他开始往身上摸,摸了半天,只摸出20元来。男人的脸上急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儿。

④司机越发不耐烦,脸上甚至有了冷笑:这些民工,让他们拿钱比割肉还难受。司机不想再等,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动手往车下扔行李……

⑤男孩一直蹲在那里,守着放在行李上的小白兔,大人的争吵让他惊慌失措。突然,司机拎起了装着小白兔的笼子,小白兔的眼里满是大难临头的惊恐……

⑥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⑦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⑧满车的乘客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男孩的眼泪终于让他们坐不住了。

⑨一个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对那个尴尬而又难过的父亲说:“我也去番禺,身上没带什么行李,这个大包算我的,你少补一张票吧。”

⑩没等那个父亲反应过来,一个老妇人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抱过一只大瓦罐:“我很喜欢这只瓦罐的外形,把它送给我吧。”她对着惊慌的女人挤了挤眼睛,悄悄地说:“下车后,就还给你。”

⑪一位少妇把男孩拉过来,抱上自己的膝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好可爱啊!借给我做儿子吧!”满车的人轰的一声笑开了。

⑫那个老人拍拍司机的肩说:“东西都挪走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了,赶紧开车吧!”的确,地上那堆小山似的东西都已经被车上的乘客抱到自己的怀里或塞到座位下车厢通道又恢复了通畅。

⑬司机看了看车厢里的人,经过这一场风波,人们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帮助过别人后的笑意。他又看看刚被咬过的手腕,上面有两排浅浅的牙印,没事儿,咬得不重。他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小东西倒挺厉害的!”发动车子时,司机脸上也有了温和的笑意,刚才男孩扑上来咬那一口,让他回忆起自己那已经很遥远的顽皮而又莽撞的童年了。

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

(原文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根据提示,将表现司机在事件中情绪变化的词语填入方框中。

司机斥骂→________→脸上有了冷笑________________→温和的笑意

( 3 )品析文中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

①男孩“嗷”的一声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品析划线词)

②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②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

( 4 )第⑦段插入男孩喂养兔子一事有何用意?

( 5 )对公交车上热心人的做法,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寻春

①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 1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________→遥见草色:________

( 2 )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 3 )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 4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写作;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