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③②①④ |
2、 | 下列给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瞰望(ɡǎn) 亵渎(xiè) 嗔怒(chēn) B: 骈进(pián) 勾当(ɡōu) 绾发(wǎn) C: 恣睢(suī) 谮害(zèn) 簇新(chù) D: 脚踝(huái) 慰藉(jiè) 朴刀(pō) |
3、 | 给下面的语段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 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 油爆虾 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 数不出了。 B: “”。、、, C: “”。,、、 D: 《》,、、, |
4、 | 选出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修改:将“增强”改为“提高”。B: 今年将有近50名左右的学员在法库县通过驾驶培训考试,获得私用飞机驾照。修改:删去“近”或“左右”。 C: 香港电影导演徐克翻拍的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修改:将“引起”改为“掀起”。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修改:将“使”删去。 |
5、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 《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 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地研究,后来就在那里发现了镭。B: 考生在考场上奋力答题,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
7、 |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
8、 | 下面作家作品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及本学期所学的《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以小说及传记文学而著称于世。 C: 《我的童年》节选自《季羡林自传》,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作家。 D: 《马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属于同一个朝代。 |
9、 | 下列关于文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是孙犁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形象。文中那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在文学界有“诗化小说”之誉。B: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迭起,明写护送队头领杨修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C: 《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和《威尼斯商人》这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D: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并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
10、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④这样,窗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③⑤④⑥② C: ②③①⑤⑥④ D: ②①③④⑥⑤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1 )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2 )“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北人啖菱 ①席上啖菱________ ②或曰:“食菱须去壳。”_______( 2 )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
1561出生在英国的_______________(人名)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他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___________领域内的建树。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善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⑤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⑥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感,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⑦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感,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
⑧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⑨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个等你的娃儿吗?”
⑩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⑪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⑫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⑬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地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她在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⑭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⑮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⑯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⑰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⑱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⑲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⑳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㉑这是祖母的哲学。
(原文有改动)
( 1 )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①赏析文中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②结合语境,谈谈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3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 4 )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这一人物形象。题目: ▲ 伴我行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