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踌躇(zhù) 祈祷(qí) 土偶(ǒu) 雷霆(tínɡ) B: 虐待(nuè) 阴惨(cǎn) 波澜(lán) 罪孽(niè) C: 徘徊(pái) 婵娟(chán) 睥睨(nì) 鞭挞(tà) D: 咆哮(xiào) 污秽(huì) 播弄(bō) 稽首(jǐ) |
2、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3、 |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期广阔的社会现实。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为“四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的塑造了简爱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 在元明清三代,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西游记》等多部长篇小说。 |
4、 | 下面这段文字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仁慈的大自然遵循这样的原则: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破坏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①它推动我们这样做不仅是满足理性的需要 ②也给我们带来乐趣 ③它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④是满足欲望的需要 A: ③④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①④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滂沱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把刚长出的瓜秧子都打蔫了。 B: 家乡的荔枝花开了,荔枝树上蜂围蝶阵,这些小精灵呼朋引伴 , 吮吸着仙露琼浆。 C: 他博学多闻,口才绝佳,经常显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敬佩! D: 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 , 鸟儿回来了。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B: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的家乡是苏南人。B: 李明睁大眼睛盯住王宁,他被他的奇怪神情弄得莫名其妙。 C: 上学、放学途中,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发生事故。 D: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
8、 |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9、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蹂躏(lìn) 蜕变(tuò) 凝视(níng) 枯涸(gù)B: 繁弦急管(xián) 卖弄(lòng) 玷污(zhān) 头晕目眩(xuàn) C: 玲珑剔透(tī) 澄清(chéng) 擎天撼地(hàn) 雏形(chú) D: 扒窃(pá) 猝然长逝(zú) 忍俊不禁(jīn) 栖息(xī) |
10、 | 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 曹操是西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简洁含蓄著称。 D: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选自该书。 |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后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①或遇其叱咄 ________ ②援疑质理________ ③今人可不勉乎 ________ ④若既不出户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B: 益慕圣贤之道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 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则习染而不自觉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 4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
阅读《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回答小题。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几句就一直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
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笑我傻。而且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即便是拿出来问人,大概也得不到什么答案。
稍稍长大以后,我开始偶尔看到,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我想,幸福的人必是幸福住在他们家,他们才会幸福。幸福肯住在他们家,他们当然与旁人很不一样。
看到一些幸福的人,果然是很不一样的。譬如,常看到一对夫妇从一栋白色的花园宅邸走出来,衣着华丽,大声嬉闹,不时发出阵阵哄笑。我想,他们都是幸福的。
当时,我们家很穷,父亲不在,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们是很不幸福的。
凡是幸福的人,都是很陌生的人;凡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好像都不怎么幸福。我的二姑妈嫁到了一家很富有的人家,听母亲说,姑妈应当很幸福的。但二姑妈每次到我们家就向母亲倾诉婆婆待她不好,丈夫欺负她。有一次,我还看到她悄悄擦眼泪。自此,在我心目中,她那身华丽的衣服不再代表幸福。大姊也出嫁了,嫁的是很体面的人家。她每次回来,面带微笑。邻居们都对母亲说,你女儿嫁得好幸福啊。母亲与大姊都笑笑默认。但我好几次看到她们两人单独相对时黯然无言,神色悲戚。我不敢问,但我感觉得出,大姊并不幸福,而且非常不快乐。
于是我开始有一点了解:幸福一定是在很遥远的地方,一定是住在山的那一边。因为遥远的人是美丽的,陌生的人是很遥远的。陌生的人走来走去,穿着华丽的衣服,微笑,结伴游湖,谈笑风生。你只看见他们的幸福,你并不知他们回家后不微笑、不谈笑风生的时间,是否擦过眼泪,是否神色悲戚。
母亲生了一场病后,脸色苍白,身体很弱。她要去菜市场,我有点不放心。我说要陪她去。母亲说:“你在家用功读书。”但我一再坚持,母亲便欣然同意。
一路上母亲拉着我的手,我一手替母亲拿着篮子。我们买的不多,因为我们只有买一点青菜的钱。回途上,遇到一位从前的邻居太太。邻居太太拉着母亲的手大惊小怪地问: “哟,你的儿子长了好多了,上中学了?”“今年刚刚考上初中,省立初中。”母亲微笑着回答。“啊!好聪明的儿子,还会替你拿篮子!你真幸福!”
母亲没有回答,但母亲笑了笑,笑得很开心。我从未看过母亲笑得如此开心。我觉得母亲可能在那一刹那,是真正幸福的。我突然觉得,我和母亲都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往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上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选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目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 1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要求:①补充题目,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