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河北郑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未成功,后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打下来了。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经火焰山时,孙悟空为智取芭蕉扇,先向太白金星借得“定风丹”,后又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C: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的种种冒险经历。
D: 《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近年来,①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②但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善,也导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③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领域的重大课题。④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是当前的重点任务。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3、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miǎo) 酝(niànɡ) 竦(zhì) 水(zǎo)
B: 热(kù) 职(xùn) 色(mù) 战战兢(jīng)
C: 时(shǎo) 蔽(shàn) 假(mèi) 白(shà)
D: 悔(qiān) 怂恿(sǒng yǒng) 乐(yú) 行(zhuì)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届/答 慰/杯盘狼/敷塞责 差不齐/古柏
B: 收/眼 号/心胸狭/众口金 韬光养/人不倦
C: 脱/庇/封妻期/久不归 博闻强/老马
D: 警/笑/泥难行 问/暴天物 以身国/私枉法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 距期末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做好计划,抓好复习。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D: 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6、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交换
B: 且秦灭韩魏 亡:灭亡
C: 请广于君 广:扩充
D: 而君寡人者 逆:背叛
7、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菜;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B: 目前,很多商家和不少地方政府部门推出发放消费券来拉动内需的举措,一时刮起“券风”,旅游、购房、家电和电影消费券等等,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偃旗息鼓?
C: 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径,提出“半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 颔联历来脍炙人口,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经过诗人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渲染,一幅可触可感的霜晨图跃然纸上,从中流露出行旅的人心中悠闲随意轻快的感情。
C: 尾联诗人写梦境中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美丽曲折的池塘,避直就曲,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达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D: 本诗紧扣“早行”,用平常语,描绘出一幅早行图,抒发了行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南的歌会》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
B: 《端午的鸭蛋》语言平淡而有味,虽记录的是平淡的日常生活,却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
C: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D: 《春酒》一文通过写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喝春酒、喝会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春酒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广袤无垠 油光可签 樯倾楫摧 文绉绉
B: 悄怆幽邃 合辙押韵 一视同仁 迁徒
C: 藏污纳垢 苍海桑田 囊萤映雪 馈赠
D: 五彩斑斓 龙吟凤哕 郁郁寡欢 宫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 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是( )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水军
B: 岂能暴涨携之去 山峦晴雪所洗
C: 沿河求之,不亦颠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D: 渐激渐深,石之半 寡助之 , 亲戚畔之
( 2 )请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3 )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赵畅的散文《祖父和他的牛》,完成下列小题。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小山村周遭皆,更兼满地满坡绿油油的青草,孩提时的祖父,一边放牛一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无疑成了他童年最为惬意最是难忘的一种“玩耍”。放牛时间久了,与牛亦便有了感情。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畈里的主角。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又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避而远之。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差不多每天与牛在一起,养它,用它,爱它,惯它,一旦它走了,怎忍心看宰割它的惨烈场景?又怎心安理得吃它的肉?其实这是朝夕相处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使然,设身处地而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⑥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牛的态度,我更愿意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⑧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 有删改)

( 1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阅读第②段至第⑥段内容,结合提示简要概括其余三件事。

①________;

②田间休息时,祖父先让牛饮水吃草,并为其拍打牛虻;

③祖父暑天为牛驱蚊,冬天为牛备草修棚,年三十为牛准备粥及蔬菜;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向牛,用他那长着老茧却又结实有力的手“啪”地向牛的臀部一侧。

②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 3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爱牛,跟他从小就与牛打交道有一定的关系。
B: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一句与第③至第⑥段的内容相呼应,这样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紧凑。
C: 文中的祖父与《安恩与奶牛》的安恩一样都关爱动物,有爱心。
D: 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真挚而又深切的怀念之情。
( 4 )比较本文第②段画线的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它们在刻画人物手法上的异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

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

( 1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 3 )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 4 )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组。【示例】听蛙鸣带着微笑入眠——听轻风絮语,鸟儿欢歌,忘却所有的烦恼。
四、写作(分值:60分)
外面有一片天,可以在那里自由飞翔。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井口之外的天有多大;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反思、借鉴。

请以“走出去就有一片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