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吉思汗(hàn) 冠冕(miǎn) 摇曳(yì) 广袤(mào) B: 自惭形秽(huì) 掺(cān)杂 中(zhòng)伤 器皿(mǐng) C: 战战兢(jīng)兢 旌(jīn)旗 惘(wàng)然 睥睨(pì nì) D: 觥(gōng)筹交错 沆砀(hàng dàng) 锱铢(zī zhū) 荣膺(yīng) |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
3、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爱农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描写的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妥协懦弱的人物形象。 B: 《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是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的典型代表,具有其瑕瑜混合的一面,他从淳朴善良一步步走向了堕落。 C: 盖茨海德府里的女主人费尔法克斯太太是和凶狠残酷的里德太太性格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她给与简·爱以关心、呵护和温暖。 D: 诗人艾青在诗中常用“土地”和“太阳”这两种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凝聚着作者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B: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5、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三则)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这条正道。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小官吏能够刻书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谛 闲暇 天涯海角 耐人寻味 B: 轮廓 亲佩 大庭广众 仙露琼浆 C: 监督 竹篾 珊珊来迟 悲天悯人 D: 笨拙 咀嚼 情有可原 忍俊不禁 |
7、 | 文化积累——下列内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 《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píng)息敛声的一刹那。 B: 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酝酿(yùn niàng),鸟儿将窠(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C: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竹筛。下面撒些秕(bĭ)谷,棒上系(jì)一条长绳。 D: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āng)骗 |
9、 |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 ) ①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②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③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使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A: 第①②句 B: 第②③句 C: 第③④句 D: 第①④句 |
10、 |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孩子在课堂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班长的学习成绩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有的跑步,真是各得其所。 D: 我班在这次体育节的足球比赛中以0比3的成绩负于九年级一班,同学们对此津津乐道。 |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初中阶段还曾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程,用语简洁而深切。 C: 颔联所写景色优美奇幻,颈联更显开阔宏大。 D: 尾联照应诗题“送别”,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收尾。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林霏开( ) ②杂然( ) ③乐其乐( ) ④伛偻提携(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3 )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1段中写景的顺序依次为:清晨、黄昏、春夏秋冬。 B: 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而前三幅图中展现的滁州政通人 和的景象也是“太守醉”的重要原因。 C: “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激烈政治斗争的厌倦。 D: 第3段中提到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 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 ( 4 )文中欧阳修的“乐”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用这种“乐”指导你的人生。 |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①我1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校是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条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②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地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③每每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车回家吃饭,我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④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去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⑤我去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事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⑥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骑车子朝县城赶去。
⑦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⑧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⑨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龙圈被撞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换了一个新的车龙圈,换了二十几根车条,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⑩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说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⑪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⑫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让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还让我骑着它到100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⑬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⑭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家里因为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⑮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
( 1 )本文以自行车为线索贯穿全文,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渴望有一辆自行车——________——买车梦破灭——________——________——想念自行车
( 2 )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 3 )阅读文中画线句,作者写“哥哥”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目的是什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情在高处
李小萧
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傲的家伙。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它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蒙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
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了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⑦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
⑧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蜷成了一个“7”字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地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⑨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⑩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闭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⑪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⑫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的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⑬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⑭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
⑮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反思自己过激的行为,我当即决定下山。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狂喜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文章第⑥自然段和第⑪自然段中都写到天“蓝”风“清”,反复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古人亦云“欲速则不达”,生活有时就得慢慢地。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慢慢地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