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B: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C: 他没有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丰富,说理时总能引经据典 , 令人信服。 D: 他是个大名鼎鼎的俗世奇人,他的表演虽然稀松平常,却有着特殊的魅力, |
2、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创作者应该创作出更多令人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能依靠低俗段子哗众取宠。 B: 虽然网络媒体是新兴阅读方式,但在浮光掠影式的阅读下,我们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快餐。 C: 从1958年参加工作开始,黄旭华一直战斗在核潜艇研制领域,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 有了这些在假日中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的无悔付出,我们才能够外出饱览美景,和家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 |
3、 | 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巴山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忽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D: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处。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愧 矜持 祸不单行 B: 笼罩 怀恋 伫立疑望 C: 服侍 幽寂 偌人费神 D: 渺小 怅然 轰轰烈烈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藤野先生》就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 B: 郦道元是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所撰的《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 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 人们通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如何” 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伫立(zhù) 风光旖旎(qǐ)B: 提防(dī) 星宿(xiù) 色厉内荏(rěn) C: 纤细(qiān) 殷红(yīn) 戛然而止(jiá) D: 龟裂(jūn) 倒坍( tā) 屡见不鲜(xiǎn) |
7、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意思,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底蕴。 B: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网页的制作任务。 C: 克里竞选总统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他在越战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人。 D: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8、 |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B: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大庭广重 C: 蹒跚 藩篱 永垂不朽 情郁于中 D: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精彩的语文课堂,让我明白: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语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B: 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C: 电影《中国机长》真实地再现了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网友纷纷为专业素养的川航机组点赞。 D: 《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
10、 |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美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 D: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文中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请找出本词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的主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①见往事耳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③恐已暮矣________ ④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 ( 2 )选择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 卿/今当涂掌事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非/复吴下阿蒙 D: 盲臣/安敢/戏君乎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③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4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 5 )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劝说方式有何异同? |
舒缓,再舒缓一点儿
朱铁志
①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人越来越感到疲惫乏味,越来越困惑于自己的价值追求。近年来,肇始于欧美的“慢生活”理念逐渐西风东渐,开始影响国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些明智的青年开始放弃“漂泊”生活,将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在那里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和幸福生活。我以为,这是一种时代进步和观念更新的表现。
②我写过一篇文章,呼吁人们在一路奔波之中,稍微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体会一番细腻的感情,让自己的精神小小地放逐一次。然而,直到现在,我自己也仍在生活的轨道上疾驰,周围朋友的节奏也丝毫未见放缓,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开不完的会议、完不成的计划、没完稿的著述……一句话,总没见到那个期盼中的从容悠闲的日子。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塑造的流水线工人的形象,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描述的曼彻斯特纺织工人的生活场景,正是国人当下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③慢生活理念之所以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完成,他们更清楚“快节奏生活”的代价是什么,什么才是生活中最为可贵的东西。“过来人”的反思,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对所谓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也不像某些国人那么疯狂:私家车多为普通的两厢车,在个人房屋占有率、奢侈品购买率、家用电器更新率等方面,也不那样高……我们的追求早已超出“基本需要”的范畴,演变成“无限欲望”的极度膨胀,这正是我们的节奏慢不下来,抑或是很多烦恼和痛苦的根源。
④150多年前,美国作家梭罗厌倦了社交界浮华可笑的生活,只身来到瓦尔登湖畔。一把斧子、一条绳子、一只钢笔、几打稿纸,是他携带的全部家当。宁静的湖水、翠绿的山林、鸣叫的鸟雀、奔跑的野兔,是他每天面对的外部世界。正是在这样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中,梭罗深刻反思人类生活,写下了不朽名篇《瓦尔登湖》。在书中,他用优美的笔触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用犀利的语言嘲讽人类肤浅虚荣的生活,得出“需要其实很少”“欲望实在太多”的精辟结论。
⑤直到今天,“过简单的生活”一直是有识之士追求的目标。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呼吁人们放弃对外部世界过多的“敏感性”,倡导“钝感力”,希望人们适当遮蔽自己的感官,放弃部分“知情权”,回归宁静的内心世界,过充实而自然的生活。这样的声音多年来虽不占据主流,但从未停止,“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呼唤,依然鸣响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底。
⑥正像一个财主家的对联说的那样:“放开眼界原无碍,种好心田自有收”。偏居一隅的土财主尚且有这样的见识,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们,却为了自己的无限欲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为名缰利锁所困,成为物欲的奴隶,异化为非我的存在,这是一种多么卑微可怜的生存状态!
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慢生活”值得我们悉心揣摩。其中最本质、最关键的,是重新界定自己的“需要”,冷静面对物欲的诱惑,不使“需要”演变为“欲望”,更不使“欲望”膨胀为永远无法填满的“欲壑”。如此,可使内心宁静,姿态从容;可以远离痛苦,笑看世俗;可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该要什么;更可以明白不需要什么、该放弃什么、该鄙视什么;可以真正提高生活质量,做回本真大写的“人”。
⑧在生活这道数学题面前,我们做惯了加法,现在到了学做减法的时候了。要尽可能从头脑中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存,最大限度地为“需要”减负,不把自己变成“物”的奴隶,不使自己受制于世俗观念的约束,不把“自我”变成“非我”。要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保持一个谦卑的自我,像梭罗那样,过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做善良而高贵的人。使生活舒缓再舒缓一点、简单再简单一点。唯其如此,才能有时间做高尚的事情,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分点概括“慢生活”的具体内涵。小文:“钝感”一词给人一种迟缓、木讷的感觉。加之,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倘若一味地封闭自我,岂不OUT了?
小语:不是这样的。________
小文:哦,原来如此。看来今后还要细读文本,切不可望文生义或囫囵吞枣。
( 4 )据媒体报道,杭州朱女士双十一因花费10万元清空购物车,被丈夫送往医院问诊精神科,经诊断,朱女士患有重度强迫性购物障碍,需要心理及药物治疗。结合本文第⑦段及以下材料,请你写一段话劝说朱女士控制自己的物欲。(100字左右)
材料一:哲学家苏格拉底走在繁华的古希腊大街上,看着玲琅满目的商品,他不禁惊叹:“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我并不需要的。”
材料二: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 1 )依次填在文中横线句中的词,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 讲究假山池沼的 , 讲究花草树木的 , 讲究近景远景的
A: 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作文: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从小到大,我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请将你的见闻感受书写下来,自拟题目。
【提示与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