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今团购市场方兴未艾 , 各家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激烈。B: 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C: 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 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被扭曲成“三色作业本”。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传统文化教育,并就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进校园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B: 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 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C: 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
3、 | 选出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诀 娴熟 相形见绌 妇儒皆知 B: 萧瑟 端详 鞠躬尽瘁 附庸风雅 C: 亵读 修葺 轻歌曼舞 前仆后继 D: 怂恿 悲怆 如火如茶 李代桃僵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fǒu) 抑扬顿挫(yì)B: 描摹(mó) 侮辱(wū) 发愣(lèng) 深恶痛疾(è) C: 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 彷徨(fáng) 鞭挞(tà) 胆怯(què) 长吁短叹(xū) |
5、 |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学过的文章《伟大的悲剧》。B: 汪曾祺(1920-1997)浙江高邮人,现代作家。 C: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文正公”。 |
6、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善用对比手法,如通过“无常”这个“鬼” 和现实中的“人”对比,用阴间讽刺阳间,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 “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明,车马往来人看人。”这是《水浒传》“李逵元夜闹东京”中对东京夜景的描绘。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部队时,作战异常勇猛,英勇无畏。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并且会抽空讲给战友听,大家听后深受感动。 D: 在“三调芭蕉扇”中,孙悟空为“借”芭蕉扇,第一次变作牛魔王,第二次变成了一只小虫子,第三次则请来了托塔天王和天兵天将。终借得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
7、 | 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比肩齐迈求知路下联:选______项 A: 学好本领奔前程 B: 教学相长育新秀 C: 德才兼备泽后昆 D: 同窗共研修身经 |
8、 |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B: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 C: 我们要预防眼睛不近视。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9、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B: 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处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氛围。 C: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复说:“没什么,别多心。” D: 《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本身的形象创造了人。”该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本身的形象创造了神”。 |
10、 |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嫩芽 沉寂 淡雅 烦闷 时辰 倾盆飘泼 B: 牵挂 依恋 吝啬 激荡 冷漠 咄咄逼人 C: 取诀 惨境 澄清 聪慧 凄冷 喜出望外 D: 婉转 遗撼 嘹亮 菡萏 憔悴 翻来覆去 |
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2 )《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 理由是 。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 理由是 。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刘翀读书 刘翀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①十万。会②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④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注释】①将:率领,带领。②会:恰逢,正赶上。③沟洫:田间水渠。④甫:刚,才。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①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2)求之下流固颠________ ③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4)人几为鱼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是非木杮/安能辨我是雄雌B: 山门圮于河/使试于一村 C: 天下之事/自练乡兵与之角 D: 众服为确论/几为所擒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里无迹。 ②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 4 )《河中石兽》中,寺僧认为石兽在下游,寻找的结果是“________”;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寻找的结果是“________”。《刘翀读书》中,刘翀“自谓可将十万”,带兵的结果是“________”。( 5 )结合选文说说,讲学家和刘翀分别错在哪里? |
父亲的阳光
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趁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几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让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 1 )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________——________——父亲稻田织锦——________——父亲被雨淋透——________
( 2 )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 3 )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生正道是弯路
我的家在大山深处,一条崎岖的山路蜿蜒通向山外。山里人靠采山货为生,每到集日挑着山货沿着蜿蜒的山路出山赶集。
本来乡亲们每次下山都要走这条山路,但后来,几个人为了能在集市上早早地占一个好位子,他们便开辟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捷径,路是近了,可危险却增大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走这条路。
父亲也和乡亲们一样,挑山货下山卖,但他却从来不走这条小路。我每次放暑假,都要跟着父亲一起,挑着山货担子沿着崎岖山路下山赶集。每次下山,我都对山路的弯转盘旋有许多感慨,想着这趟山路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我便经常劝父亲说:“爸,我们也走小路吧,那要快一些。”可父亲听后急忙摇头,坚决要走这条山路。可这样一来,我们每次赶集都占不到好地方,都被那些走危险小路的乡亲们占上了,我们的山货卖的明显不如别人卖的快,为此,我常常抱怨。父亲对我的抱怨根本不理,为什么走山路而不走小路,也成了我心中一直想解开的谜。
多年以后,我在离家千里的城市安顿下来,也将父亲和母亲接出了山村,走的那天,父亲不坐车,执意要再走一回山路,下山的路上,我问父亲说:“爸,我一直想知道,你为什么偏要走这条山路,那小路您为什么从来不走?”父亲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在山路上,痴痴地望着它绵延向前,眼里充满了泪花,对我说:“孩子,爸必须保证平安。爸靠卖山货供你完成了学业,几十年了,我一直平安无事。你王叔他们几个都走小路,可他们怎么样?你王叔胳膊摔断了两回,山货不知丢了多少,你四哥最危险的一次滚下了山……经常走小路的,谁真正平安无事了。”
父亲拉着我坐在了路边,深情地对我说:“儿子,这条路蜿蜒回转,但永远是下山的正路,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放弃走正路;这条路是条平安路,走这条路一生平安。孩子,这两点我一直印在心中的,但愿它能给你的人生指条路。”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了。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我也懂得了人生的许多道理。人生的历程就像这条山路,要经过许多崎岖,但方向始终不能偏,始终要走正路。只有走正路,人生才会平安,这条路也会因为我们的走过展显现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警醒……
请以“有一种声音,让我 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自主选择词语或短语补全题目,自主选择文体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有关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