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吉林市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予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B: 进亦忧(这样)
C: 居庙堂之高则其民(担忧)
D: 不物喜(以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物侯 追溯 乌蓬船 纷至沓来 怒不可遏
B: 堕落 瞳仁 蜂窝煤 误入岐途 草长鹰飞
C: 缄默 斡旋 浑浊物 接踵而至 销声匿迹
D: 演绎 次第 马前卒 格物致知 人情事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增江画廊景美如画,游人如织,其绿道两旁各色紫荆花开正茂,

②我们与长辈在许多方面是 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排斥长辈的借口。

③东门桥重建工程自去年11月动工以来,各项建设快速推进,绝不

④课堂元神出窍,如今才从仙界回返,“学霸”只能 地聆听考试成绩。

A: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藕断丝连 如坐针毡
B: 美不胜收 迥乎不同 拖泥带水 如坐针毡
C: 琳琅满目 截然不同 藕断丝连 芒刺在背
D: 琳琅满目 迥乎不同 拖泥带水 芒刺在背
4、

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前年,在新疆,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夏季的白桦林。在宽阔的因而显得壮丽无比的额尔齐斯河的两岸,无数的白桦成长着,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浓阴蔽日,将那冷冷的河水覆盖着

A: 修改: 生长着无数的白桦,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浓阴蔽日
B: 修改: 生长着无数的白桦,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C: 修改: 浓阴蔽日,无数的白桦生长着,如同一道绿色的云
D: 修改: 浓阴蔽日,如同一道绿色的云,无数的白桦生长着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B: 防止荒漠化不再恶化,需要各国政府以及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共同努力。
C: 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D: 北部湾港的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
B: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 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 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 必将自食其果。
C: 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D: 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 , 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8、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shāng) 睨(pì) 鬼(chán) 喃自语(nán)
B: 躬(jū) 视(níng) 人(chù) 赫扬扬(hè)
C: 忌(huì) 诡(juě) 囫(lún) 脚手铐(liào)
D: 污(huì) 缉(zhēn) 子(huǎng) 镗镗鞳(tà)
9、

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有分,女有(回归) 自是指物作诗立(完成)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参与)
B: 去怀乡(国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老夫发少年狂(姑且)
C: 北固山下(停泊) 神情与苏、黄不(类似)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D: 清风来(慢慢地) 暮而果大其财(丢失)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相信)
10、

下列诗歌的体裁不全是律诗的一组是( )

A: 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高》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过故人庄》、崔颢《黄鹤楼》
C: 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 崔颢《黄鹤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 1 )有人认为“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最妙,你觉得它妙在什么地方?

(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④圉:通“御”,抵御。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长跪而之________

②以头地耳________

③亲尝教以________

④兵天下之狙喜也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徒有先生也/说义则不听
B: 公亦尝闻天子怒乎/何以教
C: 士必怒/王无兵
D: 休祲降天/时宿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 4 )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 1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 2 )根据提示,填写完整。

情节:突遇暴雪→①________→发现黑点→②________→发现村庄心理:③________→焦急万分④→________失望之极一放下心来

( 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 4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

( 5 )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 6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 3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这,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②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或虚拟名称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