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陆丰市龙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B: 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最后成功会属于我们。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 , 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 , 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敞篷车 进退唯谷 悬梁刺股
B: 燥热 暴粗口 声名鹊起 张慌失措
C: 秘诀 通讯网 纲举目张 度日如年
D: 苍穹 万户候 春华秋实 格物致知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住(dǎi) 笨(zhuō) 褴(lǒu) 鲜淋漓(xiě)
B: 红(yūn) 风(mǐ) 美(bì) 以身职(xùn)
C: 行(lǚ) 落(duò) 戏(xuè) 铢必较(zī)
D: 连(ɡènɡ) 首(qiáo) 鞭(chī) 滋暗长(qián)
4、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wěi) 湘竹 (fēi) 气吞牛(dòu) 越代庖 (zǔ)
B: 社(jì) 花节(zhāo) 苦心孤(yì) 五缺土(háng)
C: 案(dú) 脂粉 (lián) 关关雎鸠(jūjiū) 德量力(dù)
D: 章(zhuàn) 廿二日(niàn) 为人知(xiǎn) 蒹葭苍苍(jiānjiā)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宇到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宴到情感的滋润。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③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 ④③①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②当今时代,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

③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④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⑤也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⑥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A: ③①⑤②④⑥
B: ⑤②①④③⑥
C: ⑤⑥④②①③
D: ⑥③①②⑤④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B: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该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因诗歌豪迈奔放,有“诗豪”之称。苏轼评价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9、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娴熟:熟练。)
B: 就这句话,让贾里茅塞顿开。(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C: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
D: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0、下列人物与情节、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范进 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儒林外史》
B: 刘备 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 《三国演义》
C: 菲利普 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
D: 杨志 押送生辰纲 《水浒》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课内精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本段文字作者描写了雪景,这些句子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胸怀;作者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 2 )作者描绘雪景,未出现一个“白”字,其实词中好多处都扣住“白”来写,如“山舞银蛇”中的“银”就有“白色”的意思。请你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 3 )“惟馀莽莽”“顿失滔滔”中“莽莽”“滔滔”两个叠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4 )词中作者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 5 )登上长城,望着北国壮阔的景观,你会产生什么感想?请用50个字的篇幅将它写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 1 )解释加下华线词的意思。

①相与于中庭________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轼武卫营________ ④全其城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我 尽 力

(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 4 )【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 1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
( 2 )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3 )品析语言。

①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 4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 5 )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 1 )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 2 )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把天弄破了?
( 3 )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 4 )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 5 )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女娲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 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