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南部县黄金镇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喜欢的是网络游戏吗?答案 ,其实只是换个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罢了。

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被后人 之后才广泛流传的,其原句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甚至大相径庭。

③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 ,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④对于盐焗鸡的来源,各种段子, ,但作为炎热潮湿的南方,旧时保存食物的方式,唯有腌制,因此,咸鸡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不以为怪。


A: 不足为据 不言而喻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B: 不足为据 附庸风雅 断章取义 不言而喻
C: 不言而喻 附庸风雅 断章取义 不足为据
D: 不言而喻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不足为据
2、下列解说有误的是( )
A: 面对着快节奏的生活,我的内心告诉我: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 我和母亲漫步西湖,满眼繁花,嗅着花香,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累累硕果 。 解说:上句中的“和”是连词,“仿佛”“满”是副词。
C: 夏天来了,墙上到处蔓延着翠绿的爬山虎。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墙上蔓延翠绿的爬山虎。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说:这两句诗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

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A: ②①④③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秋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欧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 “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句中的两个“和”均为连词。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均为动宾短语。
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家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谁也不会袖手旁观
B: 经过不断试验,反复推敲,关键难题一旦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 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 ②④⑤①⑥③
B: ①③⑤⑥②④
C: ②⑤⑥③④①
D: ③⑤②①④⑥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州国际灯光节以“光影”为设计主题,面向全球征集,并给设计者自由的创作空间。(在“征集”后加上“作品”)
B: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行动。(把“联合”调到“行动”前面)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把“广泛”调到“关注”前面)
D: 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删去“避免”或“不”)
8、

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梳洗完了。
B: 两股战战,几欲先。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了这猴精也。”
C: 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敢欺我耶!”
D: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老督管又道:“耐他(杨志)一耐。”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

②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

③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

④一进山门就望见对面的飞来峰,走到峰下向右拐弯,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⑤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⑥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


A: ④②③①⑥⑤
B: ④⑤②③⑥①
C: ①⑤④②③⑥
D: ①⑥⑤④②③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尤其年轻父母要牢记。
C: 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D: 将校园安全纳公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 一诗,完成题目。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1 )诗中运用虚写手法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 。

( 2 )说说第二句中“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 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狼》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目似

狼亦


( 2 )解释词语。

将隧入________ ②断其________

③一狼其中________ ④暇甚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4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 5 )屠夫杀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 6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村多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救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搞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食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性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摸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洱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喷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桃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愕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ㄦ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桃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文章有删改)

( 1 )小说末尾写道“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大家对他前后称呼变化的原因。
( 2 )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皮挑儿嘿嘿一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评析两个“嘿一笑”的不同意蕴)

②“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儿。”(揣摩加点词语“竟然”的内涵)

( 3 )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 4 )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结合全文,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停电的时候
①停电了。
②男人自告奋勇去点蜡烛,可是找了许久,找不到蜡烛,男人就取了些豆油,浸了一截线绳,做了一盏灯。油灯点燃,屋子里就暖暖地亮了。
③男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孩子在一边打着手电筒。孩子惊讶地看见了一盏油灯的制造过程。望着跳动的灯花,孩子“嘎嘎”地笑了。
④女人问孩子:你笑什么?孩子指着墙上的影子说:瞧,咱家人的脑袋,多么大,这间屋子都盛不下了。男人说:这有什么好笑的,瞧我的。男人说着,将手掌合在一起,让灯光把手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孩子的眼前就幻出来一匹矫健的骏马。女人也来了兴致,当即在墙壁上变出一只漂亮的兔子。
⑤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兴奋地创造出了展翅飞翔的雄鹰,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了美丽的图案。
⑥后来,孩子要求男人讲个故事。男人肚子里的故事不多,该讲的过去都给孩子讲过了。男人随便挑了个故事,问孩子:听过没有?孩子摇摇头说:没听过。其实孩子早听过不知多少遍了。孩子也不知为什么,现在很想听这个故事。男人就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讲到妖魔鬼怪的时候,男人就做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发出刺耳的惨叫。孩子浑身打着激灵,眼睫毛一个劲地抖动,发出了开心的大笑。
⑦女人不让男人再表演下去。女人对孩子说:我想知道你学过哪些唐诗,会背了没有,理解了多少? 女人就让孩子背唐诗。以往,孩子特别讨厌这样的考试,一首唐诗背得支离破碎。孩子今天出奇地平静,他的瞳孔里跳动着欢欣的火苗。孩子背了一些唐诗。凡是学过的,他都背得一字不差。孩子还讲述了那些唐诗的意境。男人和女人满意地笑了。他们没想到孩子今晚会表现得这么出色。
⑧男人和女人对望着,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刚想夸孩子,电灯亮了,来电了。
⑨孩子伸手就打开了电视机,选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男人对孩子说:儿子,爸爸求你了,今晚让爸爸看足球赛好不好?女人在一边说:我还想看韩国电视剧呢,一集都不想落下。
⑩孩子笑道:干脆停电得了。孩子正说着,果然又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⑪孩子划了火柴,将油灯燃亮了。孩子面带微笑,走到了鱼缸跟前,观赏着默默无语的鱼。男人也过来了,要陪着儿子看鱼。女人笑了几声。女人选择了织毛衣,打发黑色的夜晚。女人不小心弄掉了一根针,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默默地观赏着那些鱼,那些在夜色中游泳的鱼。
⑫就这样,孩子习惯了每天晚上拉灭电灯,一个人独处一会儿。

( 1 )本文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停电的时候”发生的哪几件事?

( 2 )请用两个词概括第一次停电时候的家庭气氛:_________、________。

( 3 )细读文章,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对于“背唐诗”“这样的考试”,“孩子”平时“特别讨厌”,为什么在停电的时候“孩子”唐诗“背得一字不差”?
②文末一段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

( 4 )请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男孩的形象。

( 5 )读了本文,你想对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说点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古人亦云“欲速则不达”,生活有时就得慢慢地。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慢慢地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