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2、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山水田园诗风的是( )
A: 岑参
B: 王维
C: 陶渊明
D: 孟浩然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各小题中哪一种说法正确,请分别选出。
( 1 )在词的上阙,“望”到的景物是( )
A: 长城、大河
B: 长城、大河、山峦、原野
C: 长城、大河、山峦、原野、与天公比高
D: 长城、大河、山峦、原野、红日照射下的雪景
( 2 )在词的下阙,“惜”支配的对象是( )
A: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B: 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C: 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D: 秦皇汉武……还看今朝。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B: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C: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
D: 总而言之,昆虫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ɡěnɡ)住 (hèng)古 田(lǒnɡ) 污(huì)
B: (pǔ)育 (chénɡ)罚 (ào)悔 胡(jì)
C: 障(pínɡ) 可(hàn) (ɡǎo)头 宛(zhuàn)
D: (yān)山 (fàn)滥 (hǎo)叟 逼(xiá)
7、下列作品中,以词代信的是( )
A: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B: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C: 《点绛唇》(燕雁无心)
D: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8、

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 )

①《阿长与〈山海经〉》②《风筝》③《藤野先生》④《孔乙己》⑤《范爱农》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气象资料分析,湖州地区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南浔和织里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的小到中雨。
B: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已大部分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心痛。
C: 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D: 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10、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惟吾德(xīn)
B: 谈笑有鸿(rǔ),往来无白丁
C: 可以(tiáo)素琴,阅金经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dú)之劳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结合句中炼字,谈谈你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话的理解。
(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 1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其境过清:________

②窥谷忘:________

③乃记之而: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3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 4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想当网红

陈鲁民

①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幼稚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名、收入颇丰等因素。

②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不经风寒就难有花香的道理,所以没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还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③但孩子的理想都是成人赋予的,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的各种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这可不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④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⑤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的系列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有为舰艇加工特种钢管的镗工师傅戎鹏强,有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

⑥说实话,这个社会有没有低俗的“网红”,实在是无关紧要,其意义最多是闹点噱头,博人一笑,而且还很廉价;而没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舰艇下不了水,飞机上不了天,百姓吃不上好药,那损失就大了。

⑦“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大国工匠”顶礼膜拜,社会对“大国工匠”尊崇备至,小学生在谈理想时也有很多人立志将来当“大国工匠”,甚至也“多到八成”,中国制造就一定会大放异彩,中国经济也会增添惊艳世界的软实力。这样的“网红”才能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 1 ) 造成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加下划线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 , 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昙花一现”和“奇葩风景”讽刺了什么?)

( 3 )第五段作者列举了一批给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4 )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与下列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红”的看法。

①发现裂缝,摆放锥形桶,指挥车辆绕行……因为一段视频,杭州协警礼为奇突然成为“网红”。而这个朴实的男人连连摆手说:“过了,过了,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为其率真的回答,夸张的神态,瞬间红遍网络。面对媒体采访,她说:“我不想做网红,还是希望好好当一个运动员,简单又快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 2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 3 )文章最后一段详写菊花的用意是什么?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 4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字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