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弋阳县朱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古诗文中有情怀。下列诗句与《岳阳楼记》作者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 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 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 “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3、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交(xiè) 奔(sāng) 狼(jié) 密匝(zā)
B: 鲜(yú) 若(tǎnɡ) 松(xiè) 记故乡(diàn)
C: 制(è) 点(zhuì) 瓦(lì) 精神唐(tuí)
D: 腐(yū) 琐(xiè) 欺(línɡ) 临倒闭(bīn)
4、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17年来,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B: 以“创意的力量”为主题的2011武汉双年展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它展现了武汉创意领域的最高实力。
C: 武汉市拟于2012年2月1日前新增出租车1317辆,此次新增出租车将采用新的运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低、管理难。
D: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A: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 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C: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D: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6、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觥筹交错 一碧万倾 百废俱兴
B: 山肴野蔌 段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
C: 温文尔雅 恪尽职守 淫雨霏霏 伛偻题携
D: 无与伦比 风霜高洁 薄暮冥冥 水波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B: 他总是对人们微笑,总是迫在眉睫地想对人们有所贡献。
C: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D: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8、《水浒传》中被称为“三代将门之后”的是( )。
A: 杨志
B: 杨林
C: 杨令公
D: 杨雄
9、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 jí) 庸禄 尽职守( kè ) 根深蒂固
B: 祭( sī ) 藉贯 鳞次比( zhì ) 消声匿迹
C: 默( jiān ) 怂恿 为人知( xiǎn ) 闲情逸致
D: 尺( zhì ) 娴熟 草莺飞(zhǎng ) 张皇失错
10、下列语句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近期,工信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C: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 1 )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 2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敏: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 1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 ②以其境过 ________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④两岸皆怪石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 3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共同点?两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话说叩拜之礼

俞水生

①叩拜,又称跪拜跳舞,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向对方表达一种恭敬之意。古汉语中,“拜”字多作敬辞,用在自己的动作前,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如拜谒、拜托、拜谢、拜别、拜读等。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握手礼和鞠躬礼相比,叩拜所表达恭敬的程度自然更深,其含义也更为丰富。

②在椅凳出现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那时的“坐”,就是双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持这种坐姿,行叩拜礼是很自然而连贯的。古代接待宾客时,主人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往往要伸直上半身,使坐姿变成了跪姿;而当俯首以手触地之时,则成为拜姿。这样,逐渐形成了生活中的叩拜礼。

③叩拜是古代常见礼节,周代已对叩拜的动作和对象有了严格的规范。当时各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叩拜礼都是不同的。其中,稽首、顿首和空首这三拜是所谓的“正拜”,为叩拜礼最基本的类型,其他种类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④稽首,是古人最隆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神灵、先祖时。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然后双手在膝前按地,再缓缓叩首到地,并要停留一会儿才能起来。后来,人们祭拜祖庙、天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等,也都用此大礼。

⑤顿首与稽首大致相同而又有所区别,行礼时亦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头在手前面的地上叩一下即起,因头触地时间短暂,只是略作停顿,故称“顿首”。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以示恭敬。如南朝梁代丘迟《与陈伯之书》,开头是“迟顿首。陈将军足下”,结尾又是“丘迟顿首”。

⑥空首,又称拜手。行礼时双膝着地,再以两手至地,然后引头至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空首原是国君回答臣下之礼,后成了古代男子叩拜礼的一种。

⑦当凳椅坐具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的坐姿发生了相应变化,叩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但作为一种被赋予了特定社会文化内涵的礼仪,叩拜礼依然还长期存在,主要广泛用于官场及民间应酬之中。直到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才正式废除了这种礼仪,改用鞠躬、握手等礼节。现在民间虽还经常使用叩拜礼仪,不过,亦只用在祭祀、丧奠、祝寿、拜年、拜师等特定场合,一般场合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节选自《寻根》)

( 1 )第①自然段在介绍“拜”字时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 2 )阅读③、④、⑤、⑥四个自然段,下面这段话放在哪一段最为恰当?理由是什么?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 3 )阅读本文,你认为古代为何会兴起跪拜之礼?
阅读《一把老钥匙》,完成各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 1 )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母亲寻找钥匙 →(①) (②) →陪母亲回老宅 → (③)

( 2 )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 3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 4 )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这样注解: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②效法。

请以“ 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