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潍坊四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B: 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有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C: 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D: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远古人民中的英雄人物。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áo) 干(gù) 笑(nì) 花团锦(chù)
B: 贪(lán) 粗(kuàng) 狭(yì) 踉跄跄(liàng)
C: 志(dǔ) 塌(tān) 收(liǎn) 有介事(shà)
D: 热(chén) 坑(chuō) 斜(jī) 轻怕重(zhān)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息(qī) 空(lòu) 视(kuī) 无动于(zhōng)
B: 杂(rǒng) 滑(jī) 轻(miè) 相形见(chù)
C: 阔(chuò) 弱(léi) 执(niù) 鳞次比(zhì)
D: 拮(jù) 忌(huì) 酝(niàng) 随声附(hè)
4、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骗(kuānɡ) 杀(mǒ) 前后继(pú)
B: 虚(xuán) 蔑(wū) 求神拜(fó)
C: 粉(zhī) 麻(zhuì) 状元相(zǎi)
D: 悟(xǐnɡ) 梁(jí) 身求法(shě)
5、

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A: 比喻 拟人 拟人 对比
B: 夸张 拟人 排比 拟人
C: 比喻 比喻 拟人 对比
D: 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
6、

选出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初中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 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 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失联客机是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马来西亚空公司飞机。
B: 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C: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问题。
D: 由于这次事故,北京西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 他始终保持缄默。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 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D: 一年前失败的痛苦仍刻骨铭心,一年后他带着十足的信心周而复始
9、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é) 空(lòu) 池(zǎo) 妇皆知(rú)
B: 落(duò) 亮(zèng) 禁(gù) 鞠躬尽(chuì)
C: 酒(sì) 失(hù) 抽(yè) 手蹑脚(niè)
D: 发(jiǒng) 子(zān) 劳(kào) 轻举动(wà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 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 “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 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 2 )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1 )上文选自课文 , 作者是宋代的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 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D: 选文写景、抒情、一轮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小问。

①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

②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 2 )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文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这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 3 )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 4 )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 5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的感觉中,这只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 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 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
C: 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 情。
D: “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 2 )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一种怎样关系呢?

( 3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

( 4 )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

( 5 )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 6 )上面第二段文字也是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点明主旨,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B: 作者通过让鸽子落脚而不封阳台这件事,表现了自己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
C: 表明了作者今后再也不封阳台的决心。
D: 阐述了明天不封阳台的几个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不知道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令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请你以“爱,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