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把"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变换成下面句式,其中强调重点在毒品,同时语气又最为强烈的一句是( )

A: 毒品把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毁掉了。
B: 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啊!
C: 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D: 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球王马拉多纳的一生?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必注意各项之间的排列顺序。
B: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划线的词“仿佛”、“已经”、“满”都是副词。
C: 毛泽东评价藏克家是“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人。
D: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菜(hūn)进(duó)出(yǎo)
B: 阔(chuò)水(chān)唠(dāo)
C: 唐(tuí)笔(yàn)咸(hēn)
D: 洒(chàn)门(kǎn)包(pǔ)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拮据 鄙夷 根深蒂固 无与抡比
B: 凭吊 凌驾 不二法门 自知之明
C: 田圃 沉呤 红装素裹 豁然贯通
D: 喧嚷 勾当 各尽职守 断章取义
5、小刚因为妈妈每天的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 )
A: 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
B: 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
C: 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关爱,你要理解她。
D: 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
6、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 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7、下列文学常识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主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B: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古人称“令郎”“赐教”是敬辞。
C: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其《飞鸟集》影响下,冰心写出了《繁星·春水》。1913年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第一人。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所写,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chāi) 洗(dí) 河(jiāo) 惟妙惟(xiào)
B: 鸡(cóng) 依(bàng) 倔(jiàng) 恹欲睡(yān)
C: 牛(dú) 记(zài) 田(chóu) 不折不(ráo)
D: 制(è) 倦(dài) 绿 (yòu) 坦荡如(dǐ)
9、下列表述的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在宋代被称为“四书”之一。
B: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C: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D: 《世说新语》是由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10、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三闾大夫,请你在这神殿上走动走动,舒散一下筋骨吧。
B: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C: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D: 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托泥带水的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加线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________ ②鸢飞________

③望峰________势竞上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结合自己乘车、乘船的经历,谈谈你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理解,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 4 )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 5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梦幻又危险的海雾

①宁静的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船只随着海浪起伏,船只上的人们遥望夜空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星空与月亮……你一定觉得这样的画面非常美好静谧。但画面的主角之一——海雾,正是我们要讲的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过程。

尽管你不想把这“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放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它在全球大部分海域频繁地发生,一旦出现海雾,海上的目标则很容易被遮掩,在船只往来密集的海域,极有可能发生船只偏航与相互碰撞的事故,在岛屿附近还有可能发生船只触礁沉没这样的海难。

③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例如英国轮船公司的“埃及”号邮船,在1922年5月22日从伦敦开往印度孟买的航线中,遭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突发性海雾过程,因视线受海雾影响,与法国破冰船“西娜”号相撞沉没,沉船导致旅客和船员共86人遇难,连带船上的大量货物一同沉入海底。这次海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也提醒大家在海雾天气驾驶船只时务必更加慎重。据全球海上事故统计,“能见度差”在海上事故原因中占很大比例。

④那么,海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⑤首先说说海雾的定义。海雾是指海上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结(气体遇冷变成液体)或者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海雾就是和水汽凝结(华)有关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使得近海面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发生凝结(华)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变成悬浮在近海面空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这就形成了像薄纱一样遮住航船视线的海雾。根据水汽冷却方式的不同,或形成海雾的天气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海雾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海雾拥有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家族。

⑥最为常见的海雾是平流雾,它是湿空气流经较为寒冷的海面时遇冷发生凝结(华)所形成的海雾,发生范围相对较小,维持的时间也较短,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的海面上,或者是浮冰不太密集的极地大洋上。⑦海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雾,叫做辐射雾,这种海雾一般出现在南北极的密集浮冰区域或北极的冰盖上,通常是由于冰面上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日出以后这种冷却随即被破坏,辐射雾也就逐渐消散了。

⑧为了尽可能将海雾对海上航船造成的干扰降低,事先的预测预报就十分重要了。海雾的预报可以通过天气学的手段,综合考虑各种能够引起海雾的因素及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来进行,但由于海雾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海雾的预报也具有复杂性,比如由于海上的观测条件稀缺,很多区域性海雾过程缺乏观测数据来支持预报;又比如海雾生成的原因较多,如果采用气象数值模式进行预报,又很难用一种数值模式模拟复杂的海雾生成过程。因此,现有的海雾预报方法比较综合,是运用天气学百度方法并结合数值预报,再结合历史数据的分析。但即便如此,也尚无法将海雾预报得精准不差。目前,这仍是一个有待攻克的气象难题。

(作者:秦听。有删改)

( 1 )文章②~⑧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海雾,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第②~③段:________

第④~⑤段:海雾的形成过程

第⑥~⑦段:________

第⑧段:________

(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尽管你不想把这“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放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

①尽管……但……________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

( 3 )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中比较恰当?为什么?

1993年的5月2日,我国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6”号因舟山附近海域的海雾灾害与塞浦路斯的3.8万吨级“银角”号油轮相撞而沉入大海,造成3人死亡和无法估量的国家财产和资料的损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护林老人

付卫星

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喊什么?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

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在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这便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过了一会儿,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

临近中午,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立马沉了下来,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

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他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我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电话。

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他问。

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着通向山外。

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说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

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

他更加好奇了:“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

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羞愧。那晚,他与老人并拌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了山崖,去世前,坚决要他答应一定看护好林子。

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第2期,有删改)

( 1 )文中,老人不让“他”做哪几件事?请按行文顺序简要概括。
( 2 )老人反复强调“她”的喜好的原因是什么?
( 3 )请从修辞于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油烟味。

( 4 )汉了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