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濮阳县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横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一直诚惶诚恐 , 唯恐再做出恩钝的事情。
B: 李林处心积虑地准备期中考试。
C: 除夕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D: 王老师和颜悦色地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进行教育。
2、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而生活。

A: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B: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C: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D: 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4、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bì) 丁(mǎo) 驿路(yì) 陡(qiào)
B: 打(gǒng) 拖(tā) 走(niǎn) 恩(huì)
C: 草(shuài) 扭(biè) 商(zhuó) 孙(zēng)
D: 家(rǔ) 修(rùn) 相(chèn) 约(qì)
5、下列词语字形和括号前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è) 娴熟 殚(dān)精竭虑 眼花瞭乱
B: 作揖(jī) 窈窕 杳(yǎo)无音信 强聒不舍
C: 慰藉(jiè) 滞留 深恶(wù)痛绝 越俎代庖
D: 荣膺(yīng) 濒临 心无旁骛(wǜ) 油光可签
6、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峨眉山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B: 四百米接力最好一棒,我与李勇摩肩接踵,顺利完成接棒,最终获得冠军。
C: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D: 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独具匠心的作品。
7、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活动。下列小组活动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一组成语:形影不离、高山流水、肝胆相照等
B: 第二组同学讲述了几个故事:《伯牙绝弦》《割席断交》等。
C: 第三组同学展示了一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荣萸少一人”等。
D: 第四组同学分享了两篇文章:朱光潜的《谈交友》、培根的《谈友谊》。
8、

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9、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显者(名帖)
B: 奇在石(堆砌)
C: 坡植牡丹(沿着)
D: 主人处处之(勤招待)
10、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C: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发现的水平。
D: 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 2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统,又以告母,母亦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1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时有物外
B: 吾欲辱
C: 两狼并驱如故
D: 至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 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C: 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D: 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数问其 故:________

②诚如 是:________

③乃自以私粟统 与:________

④母亦之 贤:________

( 4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带笤帚的小鸟

迟子建
①故乡的居室,靠近山脚。山下有河流、树丛和庄稼地,春夏秋三季,它们就是飞鸟的乐园。鸟儿喜食的粮食和虫子,在那里都可觅到。
②可是大雪封山后则不一样了,鸟儿可吃的东西,都被掩埋住了!别看雪花是柔软的,它们一旦形成规模,积雪盈尺,那就成了一堵封在大地上的白色石墙,鸟儿尖利的喙儿,也奈何不了它。
  ③母亲怜惜那些鸟儿,她异想天开,打开窗户,将小米撒到户外的窗台上,打算喂喂它们。自从撒了谷物,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窗前,看外面的小米是否还是原样。
  ④开始的几天,母亲在电话中跟我嘟囔:“你说那些小鸟多傻呀!飞来飞去的,也不知低头看看窗台!你说它们眼睛不好使了,鼻子也不好使了?怎么就闻不到米味呢?”我在电话这端直乐,逗她:“小鸟可能嫌小米不好吃吧?”母亲的声音提高了:“那它们还想吃什么!话虽这么说,母亲又在窗台摆上了另外的食物:葵花籽。
  ⑤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正美美地睡回笼觉呢,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电话报告:“小鸟来吃米啦——吃了一大片!”母亲说,天还没亮,迷迷糊糊中,她听见窗外有鸟儿叽叽喳喳叫。她并没太理会,以为它们不过如往日般一掠而过,哪想到是在享用窗台的小米呢。
  ⑥打这天起,小鸟就成了我们家族的一员,母亲在电话里,几乎每天都要聊到它们。母亲说,来吃米的鸟儿的队伍逐日扩大,想必这是它们互相吆喝的结果。她还虚拟着鸟们之间的通话:“哎,这家有米吃,快去吧!”说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鸟越来越多。原来两把米够它们吃一天的,现在得好几捧了。弟弟去粮油店,特意买了袋小米,专供喂养。我吓唬母亲,说是山中的小鸟要是都知道她的窗台有米可吃,估计一天一袋米都不够。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⑦在我想来,母亲喂鸟,也有点“还债”的意思。多年以前,姐夫在春天时,喜欢张网捕鸟。捕到的鸟,用开水秃噜掉毛,再用剪子铰了它们的腿,用盐渍了,油炸吃了。母亲说那时她没有阻止姐夫捕鸟,还吃它们,犯了大罪!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所以母亲喂养找不到食物的鸟儿,我们姊妹都积极支持,起码这对她的心理,是个莫大的安慰。
  ⑧大兴安岭很少有这样的奇寒,连续多日,气温都徘徊在零下四十度。由于每天早晨开窗给鸟儿撒食,而室内外温差有六十多度,母亲受了风寒,咳嗽起来。从此后,她撒米时,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母亲告诉我,小鸟儿很胆小,总是天不亮就过来吃食。等人们起来,它们就无影无踪了。我说在它们的经验里,居民区里的粮食,都是诱饵,贪吃后往往丧失自由,所以警惕性高。兴许再过一段,它们白天也会来的。还真被我说着了,没过多少日子,母亲欣喜地说小鸟白天也来吃食了,它们吃饱了,还在窗台蹦蹦跶跶的,朝窗里望呢。窗里当然有可望的了。母亲爱花,在窗台摆了一溜儿盆花。杜鹃,仙鹤来,兰花,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一些草花,红红白白地开了满窗台。我想小鸟儿在户外望着那些花时,一定很疑惑:这家人,大雪天的,怎么过着春天的日子呢?
  ⑨鸟儿赏花的时候,母亲也在窗前悄悄赏它们。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置身于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想来母亲是不会寂寞的。
  ⑩有一天,母亲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因为小鸟来得太多,吃得太多,外面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鸟粪。爱洁的姐姐,有天抱怨起来,说是开春时,还得清理窗台上的鸟粪,实在麻烦。母亲说真奇怪,姐姐说完那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发现窗台的鸟粪,差不离都消失了!好像知情的鸟儿听着了那话,连夜把鸟粪给打扫干净了。她问我,是不是夜里刮大风给吹没影的?我说不大可能,因为鸟粪遗落的一瞬是新鲜的,它们会被寒风,牢牢地冻结在窗台上。再肆虐的风,到了窗台都是强弩之末,不可能吹落鸟粪。母亲感慨地说:“那还真是小鸟自己打扫的呀。”
  ⑪在我眼里,小鸟的爪子就是笤帚。想想看,每只鸟都绑着一双小笤帚,它们清理起阳台的鸟粪,当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啦。

( 1 )小鸟来到母亲窗前吃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2 )试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母亲豪迈地说:“让它们可劲吃,吃不穷!”
②它们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她眼里的春色了!

( 3 )文中写道:“她的腿摔伤骨折过两次,本来是路面的冰雪作的祟,可她偏说这是动剪子铰小鸟的腿,遭了报应了!”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这种想法?

( 4 )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 5 )母亲认为那落在窗台上的鸟粪,一定是鸟儿们自己用“笤帚”打扫的,其实,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心有灵犀、互赏互助的和谐画卷,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热爱自然之人共同的心声呢?请为保护鸟类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20字以内。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十七岁龙应台

①我到剑桥演讲,华飞从德国飞来相会。西斯罗机场到剑桥小镇还要两个半小时的巴士车程,我决定步行到巴士站去接他。细雨打在撑开的伞上,白色的鸽子从伞沿啪啪掠过。走过一栋又一栋16世纪的红砖建筑,穿过一片又一片嫩青色的草坪,到了所谓巴士站,不过是一个小亭子,已经站满了候车躲雨的人。于是我立在雨中等。

②两只鸳鸯把彼此的颈子交绕在一起,睡在树荫里。横过大草坪是一条细细的泥路,一排鹅,摇摇摆摆地往我的方向走来,好像一群准备去买菜的妈妈们。走近了,才赫然发现她们竟然不是鹅,是加拿大野雁,在剑桥过境。

③接连来了好几班巴士,都是从西斯罗机场直达剑桥的车,一个一个从车门钻出的人,却都不是他。伞的遮围太小,雨逐渐打湿了我的鞋和裤脚,寒意使我的手冰凉。可是,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等候一辆来自机场的巴士,里头载着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挺幸福。

④他出来的时候,我不立即走过去,远远看着他到车肚子里取行李。十七岁的少年,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感觉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所取代,棱角分明。他发现了我,望向我的眼睛既有感情却又深藏不露,很深的眼睛──我是如何清晰地还记得他婴儿时的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啊。

⑤我递过一把为他预备的伞,被他拒绝。“这么小的雨。”他说。“会感冒。”我说。“不要。”他说。细细的飘雨濡湿了他的头发。

⑥我顿时失神;自己十七岁时,曾经多么强烈憎恶妈妈坚持递过来的雨伞。

⑦放晴后,我们沿着康河散步。徐志摩的康河,原来是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河,蜿蜒无声地汩汩穿过芳草和学院古堡。走到一条分支小溪沟,溪边繁星万点,葳蕤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蘼芜”,《楚辞》里的“江离”?涉过浓密的江离,看见水光粼粼的小溪里,隐约有片白色的东西飘浮──是谁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衬衫?

⑧走近看,那白衬衫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脖子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边一只小鸭独自在玩水的影子。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眼睛潮湿;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⑨到国王学院对面吃早餐,典型的“英式早餐”送来了:炒蛋、煎肉、香肠、蘑菇、烤蕃茄……又油又重,我拿起刀叉,突然失声喊了出来:“我明白了。”

⑩他看着我。

⑪“原来,简单的面包果酱早餐称做‘欧陆’早餐,是相对于这种重量‘英国’早餐而命名的。”

⑫他笑也不笑,说:“大惊小怪,你现在才知道啊!”然后慢慢地涂果酱,慢慢地说:“我们不称英国人欧洲人啊,他们的一切都太不一样了,英国人是英国人,不是欧洲人。”

⑬走到三一学院门口,我指着一株瘦小的苹果树,说:“这号称是牛顿那棵苹果树的后代。”他说:“你不要用手去指,像个小孩一样。你说就好了。”

⑭从中世纪的古街穿出来,看见几个衣着鲜艳的非洲人围成一圈在跳舞,立牌上贴着海报,抗议辛巴布威总统的独裁暴力统治,流亡国外的人数、经济下跌的指标,看起来怵目惊心。我说,我只注意苏丹的杀戮,不知道辛巴布威有这样的严重独裁。他说,“你不知道啊?辛巴布威本来被称为‘非洲的巴黎’呢,经济和教育都是最先进的,可是木盖博总统的高压统治,使辛巴布威现在几乎是非洲最落后的国家了,而且饥荒严重,很多人饿死。”

⑮经过圣约翰学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树上我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华飞看──他却转过身去,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

(选自《目送》有删改)

①龙应台: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 ②华飞:作者的儿子。③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 1 )文中儿子“华飞”与母亲之间有明显隔膜,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请简要概括。

( 2 )本文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却蕴含着几多情味。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体会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接连来了好几班巴士,都是从西斯罗机场直达剑桥的车,一个一个从车门钻出的人,却都不是他。

②然后慢慢地涂果酱,慢慢地说……

( 3 )文章结尾,华飞说“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简析本文的母子关系。说说在青春的日子里,你更愿意以怎样的方式和父母相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你以“不负最美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