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B: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C: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
2、 |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自暴自弃 一筹莫展B: 一想天开 趋之若骛 C: 迫不急待 呕心沥血 D: 穿流不息 脍炙人口 |
3、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C: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 D: 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
4、 | 被称为“诗家夫子”的是( ) A: 杜甫 B: 王昌龄 C: 陆游 D: 李商隐 |
5、 | 为《毛诗》作笺的儒学大师是( ) A: 董仲舒 B: 郑玄 C: 王充 D: 李善 |
6、 |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
7、 | 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碧绿一片,草色映入竹帘,室内染上青色。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听说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多了。 C: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意成为一匹驰骋的千里马,尽快回到故乡。 D: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
8、 |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书的方法因书而异:有的书,可以躺在床上,随意地翻阅;有的书,恐怕得找一把硬木头椅子,以便正襟危坐地展开书页,虔诚地于经典对话。B: 读文章不能够断章取义 , 必须联系上下文、背景、作者等多方面因素来解读文章。 C: 智慧的人往往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免重蹈覆辙而后悔莫及。 D: 很久以前他不学无术,无所事事,无意之中,被一朵墙角的小花打动,此后改头换面 , 有了蓬勃的朝气。 |
9、 | 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
10、 | 下面的四个句子中,结尾处应该使用句号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________ B: 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________ C: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________” D: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 ( 1 )“尽”的义项有以下几种,其中符合“尽日空濛无所见”的一项是( )A: 完毕 B: 达到极端 C: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D: 都,全 (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展现的画面。 ( 3 )三、四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期冰合渡河攻训(期望)B: 缘勇健富强(因为) C: 以德怀之(安抚) D: 旦夕临者日数千人(吊丧)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议者咸以羌胡相攻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 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今因其迫急 余因得遍观群书 D: 不然 , 今张纡失信 吴广以为然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②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
规矩
吴苹
①那些年,常常是裁缝推开乡间沉重的门,将禁锢在阡陌上的美放了出来。她们的剪刀在布案上蝴蝶般飞来飞去,缝纫机转上一阵,那些布块便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奇迹般地长出胳膊和腿,热情地拥抱着每一个身体。
②不知是哪天,吴镇的布市上突然多出两个裁缝案子,两个案子隔着几个布摊遥遥相望,案前却是两个姑娘,东边的叫小春,西边的叫小秋。那日,小春穿了一件新颖别致的裙子,从吴镇的集市上袅袅走过,立时将人们的目光吸引了一片。那件衣服上身像旗袍,透过领口的水滴造型,白嫩的颈窝若隐若现。腰往下却没有开叉,是乡里人能接受的裙式,越发显得端庄优雅、玲珑有致。
③一时间,爱美的姑娘呈趋之若鹜状,争相效仿,一上午便将集市上做裙子的布料撕了个光。
④没几天,小秋穿了条青果领的大摆裙,显得飘逸潇洒,婀娜多姿。赶集的姑娘们便呼啦啦围住小秋,争先恐后将布料堆上她的案头。下集,小春就穿了一件燕尾领的上衣。再下集,小秋便将一件崭新的铜盆领衬衫穿上了身。渐渐地,镇上的女人便看出了端倪,小秋案头的布料日渐高过小春呢。
⑤“本来做条裤子五元钱,小秋硬是给每个顾客让了五毛,只留四块五呢。”女人们都在私底下悄悄议论着。“哼!小春,小小年纪一头钻进了钱眼里,乡里乡亲的,一分钱也不让,真不讲究!”后来,小春就瞪眼瞅着女人们撕了布料,径直从她案前走过,奔小秋那里去了。
⑥小春的一个本家嫂子劝小春,脑子不妨活络些,即便五毛钱的便宜乡里人也会看在眼里,不能把自己的财路堵死了。小春正色道:“做一条裤子五块钱,已是多少年的老规矩,我为什么要降价呢?”本家嫂子笑着摇摇头,走了。说话没几天,连小春的女帮工也跑小秋那儿去了,原来小秋每件衣服多开给她两毛钱。
⑦这日,小春正在给顾客量体,一个胖女人“啪嗒”一下将上衣甩在她面前,怒气冲冲地说:“你说说!这是咋回事?”小春展开衣服看了个遍:“没啥毛病啊?”那女人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小春脸上:“我的布是这个颜色吗?谁让你给我换的?”小春气得脸都红了:“大姐,怎么可能呢?每块布料上都夹着写有姓名的单据呢!”胖女人撕住小春的衣服,高声嚷着:“赔!我的布是专从县城买的,四十多块钱一米呢,咋给我换成了这种垃圾货色?”小春眼泪都下来了:“我没换,为什么要赔?”胖女人提着衣服从布市东头走到西头,高声吆喝着:“都来看呢,裁缝偷换人家布料啦!”
⑧经过这一闹,小春的铺子越发门可罗雀。这日,小春正往一件上衣粘布衬,几个好姐妹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一个姐妹一把夺过熨斗说:“八块钱一件上衣,你却给她粘五块钱一米的布衬,别的裁缝都是用五毛钱一米的,衬布粘在里面,好孬谁又知道?”小春说:“时间长了衣服会知道!”好姐妹气呼呼地告诉小春,那日来闹事的女人竟是小秋的表姐。几个人都替小春着急,纷纷帮她出谋划策,有劝她到别的镇上去的,有自告奋勇要找小秋算账的,还有劝她每件衣服让几毛钱算了的。小春拉住小姐妹,凛然道:“(各行有各行的规矩),我绝不会降价!也不会走。放心吧,顾客还会回来的。”
⑨半年后,走了的顾客真的向小春倒了戈。
⑩镇上的女人们又在议论了,这个说:“小秋做的衣服只能挂着当样子,穿上后却动弹不得。蹲下拔了几垄草,裤子刺啦一声开了缝,露出半个屁股来。”那个说:“我在小秋那做的上衣,是省了五毛钱,却只能垂着手,掰棒子咋也抬不起胳膊来。还是小春手艺好!做的衣服看着漂亮,穿着又舒服。多花五毛钱,值!”
⑪逢集时,顾客们又将小春的铺子围得铁桶一般,小春忙得额头的汗水也顾不得擦,案头的布料渐渐堆成了小山。小秋站在不远处看着,拿着小手帕在自己脸上挥来挥去,挥得满脸通红。
⑫年底时,小秋提着点心堆着一脸笑到小春家串门。小春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翻开自己多次琢磨才敲定的裁剪本,一页一页指给小秋看,上衣的袖山深怎样裁才舒服熨贴,裤子的后裆圆势怎么画才美观得体。
⑬最后,小春说:“书上的裁剪图是死的,人有高矮胖瘦,咱们在技校里学的东西有些是要变通后才能用的,就像‘规矩’一样,有些是用来打破的,有些却是用来遵守的!”小秋连连点头。
⑭恰好,我放年假回家听说了这件事,问堂姐小春:“同行是冤家,你傻呀?还这么实心实意地教她?”堂姐小春笑着说: (“哪有那么多破规矩!”)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7年8期
( 1 )结合全文,梳理小说情节。半年前,小春和小秋两位裁缝争生意,不相上下→________→半年后,________→年底时,________
( 2 )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①后来,小春就瞪眼瞅着女人们撕了布料,径直从她案前走过,奔小秋那里去了。
②小秋站在不远处看着,拿着小手帕在自己脸上挥来挥去,挥得满脸通红。
( 4 )“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哪有那么多破规矩!”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朝醉暮吟看不够,未若海棠园中走。于云乡先生文字中徘徊,赏怡红之娇媚,嗅海棠之清芬。博学之,亦要笃行之,让我们寻一观赏胜地,怀揣知识出发! |
花开缬晕①
◆邓云乡
①《红楼梦》怡红院中,有一棵海棠树,叫“女儿棠”,又配一株芭蕉,蕉、棠映照,显现了“怡红快绿”的境界。书中又写因了两盆白海棠,故兴诗社名“海棠社”。其实,前者是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海棠的种类很多,木本中有四大类,即贴梗海震、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花色有大红、粉红、粉白。秋海棠草本,也有许多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等。一般红色、嫩红色,变种也有黄、白二色。
③木本海棠中,贴梗开花最早。而最美丽娇艳的,还要属垂丝和西府二种。《花镜》中述西府海棠云:“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述垂丝海棠云:“其瓣丛密而色娇楣,重英向下,有若小莲,微逊西府一筹耳。”
④二者都说海棠之美,一在于花色娇嫩,红中有白,白中有红,不胜娇羞:二是花开得很繁,密缀枝头,如云蒸霞蔚。儿时住在北京苏园,厅前有两株西府海震,年年春天,花开繁茂,一树嫩红,桃李莫比。秋天还要好看,一簇簇的海棠果,满满一树,把枝条都压弯了。
⑤海棠各地都有,但北京人特别喜欢种。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云:“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这或有夸大处,但海棠确可长成大树,我在北京虎坊桥看到过二三百年的老海棠,近三层楼高,相当可观。
⑥海棠产地最著名的是四川。有一年十月中旬,我在成都草堂公园,见小河两旁,全是海棠,正在开花,招展枝头,使我大饱眼福。
⑦海棠有无香味,是文人学士争议不休的。《闲情偶寄》说:“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②之间。……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蜂蝶过门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
⑧这段话说得既通达、又科学,而且还经过自己调查研究。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秋海棠草本,頵色也是嫩红,花开娇艳异常,人说有如“美人倦妆”。一般也无香,而定州、重庆品种有香。李渔评秋海棠云:
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秋花,故名为“断肠花”。
⑩如以《红楼梦》中人比拟,或___________可比西府海棠,__________可比秋海棠乎?
【注释】①缬(xié)晕:红晕。 ②隐跃:同“隐約”。
( 1 )请根据后文的相关知识介绍,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①段横线上A.春天开花的木本海棠 B.春天开花的草本海棠
C.秋天开花的木本海棠 D.秋天开花的草本海棠
( 2 )秋季学期,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共赏海棠花”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请你根据文章介绍,推荐两个合适的研学地点供选择。①最娇艳的木本海棠是哪一种?
②若要观赏高大的海棠树,可以去哪里?
( 4 )围统海棠香味的争议,作者得出什么结论?请将其写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备选人物:扈三娘 林黛玉 翠翠 薛宝钗
( 6 )积累链接:请将秦观《行香子》中相关句子补齐:小园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