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8年湖州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得好好抓住它。
B: 只要我们有临危不惧,临渴掘井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C: 那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得粉身碎骨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回到了故乡——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B: 过了年,他猛地长起个儿来了,衣服总是捉襟见肘的。
C: 有些同学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D: 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 , 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浮躁 颠簸 蔓延 名附其实
B: 妖媚 摄入 旷野 一如即往
C: 敞篷 宛如 顷刻 腾空而起
D: 饱览 变幻 陡峭 五彩斑澜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说:“

①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

②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人的政治灵魂

③归根结底在于心中的 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④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③④
6、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quán) 害(zèn) 古(gèng) 聒不舍(qiǎng)
B: 斜(qī) 时(chen) 铁(qiū) 为一谈(hùn)
C: 气(fèn) 刻(qīng) 野(guǎng) 忧心忡(chōng)
D: 托(hōng) 抽(chù) 恨(zēng) 廓然无(lěi)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 专心致志 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 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毕露 忍俊不禁
D: 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人,必然能成就事业的辉煌。
B: 3月29日晚8点,“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不少大楼的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C: 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9、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 《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及回国后的一些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
C: 《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10、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谣言 高粱 门槛 微不足道
B: 屏障 取缔 迭起 锲而不舍
C: 烦琐 草率 丰饶 心不在焉
D: 深宵 默契 烦燥 大庭广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 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 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

出入擐郎臂,蹀 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文言词。

还________

与婴儿戏耳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其子随之而泣
B: 曾子欲捕彘杀之
C: 妻止之
D: 曾子之妻之市
( 3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 4 )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④“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⑦“老爷!……”

⑧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⑨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⑩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⑪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⑫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⑬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1 )选文第①、②段都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从描写内容看有何不同?请作具体分析。这种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选文第⑧段“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3 )比较阅读选文第⒀段划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我懂得他的意思,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譬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睡熟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①两段文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②两段文字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作者:侯利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

( 1 )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 2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 3 )第⑥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认真思考第⑦段画线句“它是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结合文意,想一想,如果书能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并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类似体验。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的母亲

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