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斩钉节铁 胸有成筑B: 秀手旁观 浮想联偏 C: 形影不离 天伦之乐 D: 声名狼籍 脑羞成怒 |
2、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B: 《史记》由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
3、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藤椅 衔着 隐隐约约 提心掉胆 B: 安祥 凝望 畏罪潜逃 滚来滚去 C: 懒惰 失踪 若有若无 忘下断语 D: 惩戒 芙蓉 性情忧郁 默默无言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 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
5、 | 下列对《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通过阅读本诗我们知道:作者之所以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因为他们有希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成年人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C: 文章结尾处“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充分体现了作者为新生活所感染,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D: 本诗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祝福,寄托了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祝福和无比热爱之情。 |
6、 |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惶诚恐:妈妈诚惶诚恐地为我递上一杯水,生怕影响了我复习。B: 正襟危坐:听证会上,代表们个个正襟危坐,非常严肃。 C: 鹤立鸡群:小明在我们班是最矮的一个,在早操队列里显得鹤立鸡群。 D: 颔首低眉:老师弯下腰,颔首低眉地问我:“你怎么蹲在地上?不舒服吗?”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舵手/滂沱 毡帽/拈花一笑 茅塞顿开/闭目塞听 B: 间或/间隔 桑梓/莘莘学子 吹毛求疵/吡牙咧嘴 C: 盘桓/横亘 怨怅/为虎作伥 头昏脑涨/水涨船高 D: 谙熟/喑哑 拜谒/昭然若揭 龙盘虎踞/倨傲不逊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学无术的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发些海阔天空的议论。 B: 面对小丑滑稽的表演,最严肃的陈教练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C: 经过全盘谋划、励精图治,属于整个团队的成功不期而至。 D: 每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奋斗者都应该有海市蜃楼般的梦想。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熏(xūn)黑 疲惫(bèi) 稻穗(xù) B: 蜗(wō)行 干瘪(biě) 淤(yū)滩 C: 簇(zù)新 驳(bó)船 胚(pēi)芽 D: 绯(fēi)红 挣(zhēng)脱 伤痕累累(léi) |
10、 |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 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2 )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及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 1 )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 )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________”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________。 |
守候一株水仙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9期)
( 1 )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请感知全文,从所给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母亲:执著守候――(①________)生命
水仙:(②________)生长―― 绽放生命
“我”:难信事实――(③________)生命
( 2 )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 5 )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入戏的赵老师
张蛰
在我中学六年的语文老师里,赵新仁老师是别样的一个。
高一结束,分文理班,我选了文科,于是就遇到了教语文的赵老师。赵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来就说:“遇到我算你们幸运,我带你们两年,你们的语文成绩保证能平均提高五六分。”口齿不清和说话的习惯,让赵老师“保证”后的“能平均提高五六分”显得根本就是对“遇到我算你们幸运”的否定。大家对分数提高不提高没放在心上,只对赵老师的说话习惯感兴趣,背地里喊了他很长时间的“五分老师”。
那时住在学校里的老师都是见缝插针地安排住房,赵老师一间五平米不到的宿舍在学校广播室旁边,远离学生和其他教工宿舍,离教工食堂也最远。可能习惯了一个人吃饭的氛围,赵老师从不与其他教工一起用餐,他打好饭菜就从食堂出来,边走边吃,一般刚好到宿舍门前吃完,当然也有吃不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从裤兜里晃晃啷啷掏出一大串钥匙,熟练地用嘴挑出一把,插进锁孔,拧转,推门,进门,哐当又关上门。春夏秋冬四季如此,刮风下雨飘雪皆如此。赵老师吃饭在我们眼里是一道有趣的风景,他吃饭很甜很香,早晚咸糊糊他边走边喝,午饭炒菜他边走边吃,无论早晚,总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既端碗又攥两个大馒头,走两步停一下,或喝汤或咬馒头或夹菜。有时遇到汤水过热,他会边走边吹边吸吸溜溜地转着碗沿喝。他穿的鞋永远大两码,踢踢踏踏地走路。遇下雨,他就在伞下吃,走两步停下,吃一口再走,不管地面有无积水,也不管自己裤管湿了半截。
我的地理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不知为什么突然提起语文赵老师,说:“你们赵老师,他入戏。”
赵新仁老师入戏,我们知道。
他上《孔雀东南飞》,讲到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分手时,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竟哽咽不能语,半天,眼含泪花,望着空荡荡的屋梁长叹一声,摆摆手让我们自己读书,一个人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去了。课文总是要讲下去的,下一节课,说到刘兰芝“脱裙揽丝履,举身赴清池”时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到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后就再也无法抑制,一屁股坐到讲台的水泥地上大放悲声,双手握住自己的双脚,哭得涕泪涟涟,无法自己,活脱脱一绝望女人。太震撼了,我们目瞪口呆。但很快,我们以极高的朗读音量盖住了赵老师的哭腔。赵老师入戏后心里就没有了我们,但我们很感动,我们用声音掩饰他事实上的尴尬。
但后来还是发生了不愉快,仍是《孔雀东南飞》,那是入戏的赵老师和我们在两年的相处里仅有的一次不和谐。这篇文章,赵老师走进走出地教了我们一个礼拜,六节课的最后一节课是赵老师的总结和控诉,他歌颂刘兰芝的善良、勤劳、美丽和反抗,批评焦仲卿的软弱与愚孝,控诉封建家长制,怒斥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专断、霸道无礼,鞭挞刘兰芝兄长的自私、冷漠、无情,总之那节课赵老师口齿不清、喋喋不休、唾沫挤满了嘴角。他时而怒目圆睁,时而眼含泪水又布满柔情,就像一个咬词不准又停不住的爱唠叨的老妇人。恼人的是,他重复,歌颂、批判、控诉之后再重新来一遍。还要再来一次刘兰芝如何如何美好的时候,我们班最能捣蛋的赵保龄没举手就站了起来,将了赵老师一军:“刘兰芝勤劳吗?指如削葱根的女人不可能三日断五匹,夜夜不得息是她自己说的,我怀疑刘兰芝说了谎。”我们都兴奋地看着赵老师。赵保龄说完后,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瞪着赵保龄。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眼含怒火,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恢复常态后,赵老师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用有些无奈有些恨铁不成钢又有些理解的语气对我们解释道:“这是文学手法,文学,明白吗?”这时下课铃声刚好响起,入戏的赵老师获得了解放。
1985年我们读高三,也就是赵老师教我们第二年的时候,一次无意间看到赵老师在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很好奇,我们不知道王力是谁,更不懂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书之外为何还要读这种看起来枯燥无聊的书。赵新仁老师一脸的自豪与得意,乐呵呵地露着一嘴的大黄牙说在自考,自学考试。“老师也要进修学习。”他拍拍保龄的肩膀,嘴角有唾沫飞出。其后我们慢慢知道,他已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正在自学攻读中文本科。于是就有些理解他为何每顿饭都要端回宿舍吃,为何总是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五平方的狭小房间里。枯灯独坐,清苦捧读,寂寞里有寄托,这对容易入戏的赵老师倒不失一种安慰。
后来我去南京读书,赵老师曾先后两次写信,让我更明了他。他让我帮忙买自考资料,每一次都在信纸上重要的地方划上红色的波浪线,像当初批改我们的作文。划了波浪线还不放心,再在下面划上三角符号,信的末尾还反复说着感谢的话,啰嗦得就像他上课。每次,赵老师都会在信封里附上回寄的邮资和买资料的费用,非常认真地迂腐。
在信里,赵老师向我坦承过参加自学考试的现实考虑,寄希望有一天政策松动,自己的本科文凭能让全家人的身份改变,妻子孩子可以吃上计划口粮。“农村太苦了。”赵老师在信里说。
后来遇上新疆吸引人才的政策,于是赵老师举家西迁了。我极力想象他西迁前后的场景,想他一脸憨厚又呆气的表情,他走路低头吃饭的样子,他高兴起来的一嘴黄牙,可是一片模糊,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
(选自《文汇报》2018年11月16日,有删改)
( 1 )结合全文,完成表格空白处内容。
时间 |
事件 |
我的认识 |
我读高中时 |
①________,赵老师保证能提高我们语文成绩。 |
不在意 |
吃饭时,赵老师独自打好饭菜回宿舍,在路上边走边吃。 |
感兴趣 |
|
②________。 |
感动 |
|
课余时间,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
我在南京读书时 |
写信让我帮买资料时,赵老师向我坦承了参加自考的目的。 |
懂得 |
……赵老师愣在那儿,双眼大睁,瞪着赵保龄。他的脸越来越红,鬓角青筋暴起,眼含怒火,嘴角哆嗦,足足分把钟。教室里鸦雀无声。
( 3 )篇末,作者为什么说“脑子里最最清晰的场景只剩下他教学《孔雀东南飞》的一些琐碎片段”?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单纯漂亮不算美,令人愉悦才是美。(意大利谚语)
你对上面文字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美”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