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包头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惬意。 B: 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难,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难。因此,人应该奋斗。 C: 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雄浑奇特的大漠风光,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成为旅游爱好者们热衷和青睐的胜地。 D: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让人们重温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质。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搓捻 繁衔 肖声匿迹B: 企盼 尴尬 文质彬彬 C: 幽默 迁徒 藏污纳诟 D: 菲红 管束 暗然失色 |
3、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其实,名字里蕴藏着许多信息。 ②所以,触摸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品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 ③尤其是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其中更蕴含着抱负、襟怀和节操。 ④人们常说,名字是个符号。 ⑤呼唤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咀嚼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人生 A: ⑤②④③①B: ⑤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③①⑤② |
4、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B: 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
5、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_______,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延伸 B: 传承 恪守 准则 延续 C: 传承 保守 规则 延续 D: 传播 保守 准则 延伸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才能把书读好? B: 阅兵大典就看看精神:横线、纵线,斜线、线线笔直,枪线、胸线、脚线、线线壮观。 C: 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杂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引领。 D: 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朝鲜到底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平。 |
7、 |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避免”) B: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橡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将“的生产却”删去) C: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 D: 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倍数用错修改为“少一半”) |
8、 | 字词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驯(xùn) 禁锢 咄(duō)咄逼人 杞人忧天 B: 怂(sǒng)恿 懒惰 畏罪潜(qián)逃 大相径廷 C: 蹒(mán)跚 滑稽 骇(hài)人听闻 怪诞不经 D: 羞怯(què) 缥缈 随声附和(hè) 神彩奕奕 |
9、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枸杞(qǐ) 煨炖(wēi) B: 面颊(jiá) 正月(zhēng) C: 分量(fèn) 炮制(páo) D: 挑剔(tì) 家醅(bèi) |
10、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 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 D: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 )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好处?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②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③偃竹记》) 【注】①蜩(tiáo)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③筼筜(yún dāng)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 (乙)画竹题记 (清)郑燮①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②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③也。独画云乎④哉? 【注】①郑燮:即郑板桥。②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 ③化机:自然的机运。④云乎:语末助词。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________ ②倏作变相 ________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 3 )两段文字与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① ”有关,文与可强调画竹② , 郑板桥则认为画竹③ 。( 4 )甲乙两篇小短文都是作者畅谈自己绘画的心得体会,异中有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苏轼、郑燮画竹的相同经验? |
父亲的手
林少华
①父亲病倒了。突然之间。脑溢血。
②急救室。我坐在他的病床前。他闭目合眼,昏迷不醒。但他的手仍在动,似乎只有手是清醒的。我握住他的手,叫了声“爸爸……”他的手明显回握了我一下。我再叫一声,他又回握了一下。
③我低头看着我手中的他的手。毕竟父子,他的手和我的手差不多。
④不是典型的男人的手。手掌不宽、不厚。手指不粗。手背没有老人斑。青色的血管在又白又薄的皮肤下十分清晰。整只手暖暖的、软软的。
⑤我看着、攥着、抚摸着。忽然察觉,我还是第一次接触父亲的手——自懂事以来的半个世纪时间里我居然从未接触过父亲的手!我感到惊愕。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因是父子,见面或分别固然不至于握手,但此外就没有接触的机会吗?没有,没有,是没有。我疏远了父亲的手。想到这里,我心疼地把父亲的一只手捧在怀里,注视着,摩挲着,眼睛随之模糊起来……
⑥尽管生活工作在乡下,但父亲这双手几乎没做过农活,更没做过家务,也不会,甚至侍弄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都不太会。但我必须承认父亲是个很聪明也很努力的人。父亲解放初期只念到初一就工作了,由乡供销社到县供销总社后来转到人民公社即现今的镇政府。
⑦同样这双手,却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和好毛笔字,写得一手好文章,下得一手好象棋。别说十里八村,即便在整个县当时都是有些名气的。
⑧可惜他脾气不好。同样一句话,从他口中出来往往多了棱角,尤其让领导听起来不大舒坦。所谓手巧不如口巧,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辈子都没升上去。
⑨我继续搜寻记忆,搜寻父亲的手在父子感情之间留下的痕迹。记得大学三年级那年初夏我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住在长春偏离市中心的传染病医院里。“文革”尚未结束,物资奇缺,连白糖都凭票供应,平时喝口糖水都不容易。而对肝炎患者来说,糖是最基本的营养品。
⑩一天中午,我在医院病床上怅怅地躺着。几个病友都睡了,我睡不着,想自己的病情,想耽误的课,想入党申请能否通过。正想着,门轻轻地开了。进来的竟是父亲。依旧那身半旧的蓝布衣裤,依旧那个塑料提包,依旧那副清瘦的面容。
⑪我爬起身,父亲在床沿坐下。父亲平时就沉默寡言,这时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简单问了问病情,然后一只手拉开提包,另一只手从中掏出一包用黄纸包的白糖,又一个一个小心摸出二十个煮鸡蛋,最后从怀里摸出二十元钱放在我眼前的褥单上。
⑫父亲一个月四十七元五,母亲没工作。八口之家,两地分居。作为长子,我当然知道这二十元钱意味什么。我说钱我不要。父亲没做声,一只手把钱按在褥单上。而后打量了一下病房,又往窗外树上看了片刻,说:“我得走了,你好好养病。”说着,拎起完全空了的塑料提包。我望着他走出门时单薄的身影,鼻子有些发酸。
⑬我家在长春东边,他工作所在的公社在长春北边,各相距一百里——父亲是从百里外的家赶来,又赶去百里外的公社的。他在那里做公社党委宣传委员。我更紧地握着自己从不曾握过的父亲的手。我知道,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双手再不会为我做什么了。
⑭是的,父亲是个不善于用话语表达自己正面感情、尤其对子女感情的人,这双手也就给了我更多的回忆。
⑮时间迅速向后推进,也就在一年半以前,父母在我所在的青岛生活了两年,两人的身体都还好,我就在市区较为热闹的地段租了房子给他们单住。每星期去看望一两次。
⑯客厅有个不很长的长沙发,父亲总是坐在沙发一头看电视、看报。我去的时候也坐在长沙发上,有时坐在另一头,有时坐在稍离开他的中间位置。一次无意之间,我发现原本父亲靠着的靠垫正一点一点往我这头移动。细看,原来他用一只手悄悄推着靠垫。我佯装未见,任凭靠垫移到我的身旁。显然,父亲是让我靠这靠垫。但他没有说,也没有直接递给我,而是用手慢慢推移,生怕我察觉……
⑰如今,父亲的手永远地去了,去了三四个月了。化为青烟,化为灰烬,留在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故乡一座荒山坡上。那里已经飘雪了,风越来越冷。
⑱世界上还会有一双男性的手为我从塑料提包里一个一个摸出煮鸡蛋、一点一点往我身旁推靠垫吗?
( 1 )诵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父亲的手”的妙处。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⑤段画线句。
想到这里,我心疼地把父亲的一只手捧在怀里,注视着,摩挲着,眼睛随之模糊起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⑯段中划线词语。
细看,原来他用一只手悄悄推着靠垫。
( 3 )文末说“世界上还会有一双男性的手为我从塑料提包里一个一个摸出煮鸡蛋、一点一点往我身旁推靠垫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 1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60个字内)作文(一)这个冬天并不冷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拍卖会又开始了,男孩还是每次都以“五块”起价,当然最后还是被别人竞走。慢慢地,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拍卖会快结束的时候,只剩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这无疑是一辆难得的好车!拍卖员问:“有谁出价?”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站起来,坚定地说:“五块”。此时拍卖会现场一片寂静,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欢呼着举上那皱巴巴的五块钞票,得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脸上流露出人们从未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